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一句并非鲁迅的“名言”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还是传统化
· 当下,古代戏曲的生命力
到底在哪儿
· 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时代
· 名家与大家
· 哲理漫画
· 新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趋势和特点
·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热点在哪里
·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的四大特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的四大特点
包蕾萍 徐安琪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从丰富多样的个案分析结果中,可以概括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压力与特定的历史、经济脉动关系密切,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转型导致的职业流动和社会分化,使经济压力成为不同生命周期女性最一致认同的外在压力源。第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女性所面临的压力源存在一定变化规律,这是由外部发展脉动决定的。第三,资源不足是造成家庭易损性的最主要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生活空间中,制度资源的匮乏和缺失,使得目前的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部分家庭的初级物质需求,对解决或减轻压力的作用有限;亲缘网络还在发挥主要的社会支持功能,但贫困对社会支持功能的消解作用已经显现。第四,女性对压力的认知机制与特定时代的文化脉动密切相关。如女性角色冲突造成的“双重挤压”;传统中国女性家庭价值观所决定的以男性和后代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家庭内在脉动固然是这些认知因素的直接影响者,但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时代赋予的外在脉动。

  (转载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原载《妇女研究论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的四大特点 包蕾萍 徐安琪 2008-1-7 浙江日报000112008-01-07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