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背屯的村民覃简辉,也开始关心国际市场的茧丝价格。全家一年的收入,都跟这息息相关。
这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小山村,300多个村民,眼下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村口的几百亩桑树园,和成片的甘蔗地一样壮观。在曾经以蔗糖业出名的广西,甘蔗是农家孩子手里最普通的零食,现在,农户兴建蚕房的热情显得更加高涨。
山背屯所在的宜州市,如今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而广西也早在2005年,蚕茧产量取代了江苏省,一跃排名全国第一。
覃简辉家里有10亩地,一年能养12批蚕,每批收获150多公斤的蚕茧。去年市场火爆,全家的收入超过了5万元。
“东桑西移”,给他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而这几年,广西的蚕业发展速度也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2000年起,蚕茧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
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推动——“将中国桑蚕业原料生产基地向地域广阔、气候和土壤适宜的中西部内陆省区转移”,这项被称为“东桑西移” 的工程,近年来由商务部牵头,成为为数不多的涉及一个产业国家行动。
中国传统的茧丝产区,集中于土地资源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在“东桑西移”的战略下,蚕茧生产正在启动大规模迁徙。商务部的思路是,通过中西部茧丝绸业稳步发展,为东部地区腾出空间,提升丝绸产业的深加工水平。
“‘东桑西移’本身是客观发展趋势,这是由比较成本和比较效益决定的。”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更为深层次的价值是,它能将东部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移植到中西部,促进中西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