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浙江交通·1
3  4  
PDF 版
· 誓为“平安交通”而战
· 5%的背后
· 人性化——
浙江治超的破“冰”之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性化——
浙江治超的破“冰”之旅

  治超最难的是什么?一线治超人员的回答惊人的相似——驾驶员乃至群众对治超工作的误解,犹如坚冰般难以化解。治超之初,曾有人在街头做过随机调查,大部分人不清楚“什么是治超”,还有不少调查对象认为治超就是多收费。薄弱的群众基础,为需要在群众中大范围展开的“治超”工作增加了难度,这种难度在治超队员的心里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心酸,这种心酸用嘉兴乍嘉苏治超站站长张军杰的话说就是,“群众的不理解,让我们治超人成了弱势群体。”

  “如果我穿工作制服到单位对面去买电话卡,卖电话卡的老大爷就不会卖给我。他对治超这件事不理解,认为我们治超就是在公路上抓车罚款。”嘉兴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的冯栋讲述的这个例子,是治超工作在人民大众中不被理解的典型代表,07省道王江泾治超站的胡雪峰也无奈地说,就连朋友们都给他起了个“路霸”的外号。

  头上国徽闪光

  胸中正气凛然

  治超过程中,驾驶员们的抗法行为大致分为两种:暴力抗法和软暴力抗法。暴力抗法的典型代表有暴力冲突、对执法人员的打骂恐吓。软暴力则主要表现为不配合、不合作,以及软磨硬泡、苦口求饶。

  胡雪峰说:“我不怕硬。”头上的国徽、身后的法律法规、胸中的胆气都是他在一线跟违法者较量的力量源泉,但是这个在三年执法过程中被多次恐吓、跟踪,却从未低过头的治超人,却能屈下双膝为违法人员“跪讲”治超的政策法规。

  为了逃避政策法规的处罚,违法驾驶员们可谓是费劲心思,不是随车载上幼小的孩子就是载上年迈的老人,想由此博取同情,驾驶超载超限车辆顺利“过关”。

  治超执法,得要学会“哄”,胡雪峰所说的“哄”,是指哄小孩。“有些带小孩的驾驶员,根本就不听执法人员对政策法规的讲解,丢下孩子就走了。”胡雪峰说,这个时候治超人员再无奈,也得好好照顾哭哭啼啼的孩子,把孩子哄得高高兴兴了,大人回来后的火气也就小了些,对执法人员的政策法规讲解也就能听得下去,并最终能配合治超人员执法。

  “经常碰上超载车上那些年纪大的老人,跪下来求执法人员放行。我也就跪下来,跪着给他们讲解国家治理超载超限的政策法规,直到他们听明白、站起来。”胡雪峰说,“我不觉得下跪有什么,首先,我是为了执法;其次,老人们年纪比我大,我下跪也是表示尊敬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浙江治超是依法而行,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执法到位

  一次敬礼二十几遍

  杭宁高速湖州段公路业主对“杭宁治超站”的态度转变,是浙江三年治超成效显现的一个侧影。施明雄是杭宁治超站的第一任站长,他说:“治超站刚建起来的时候,业主不是很高兴,认为我们治超不但造成路面拥堵,还导致一些车辆绕行此路段,影响了收入。一年以后,业主就积极主动配合了,因为治超一年来路面养护费大大减少,事故明显下降,合法运输车辆流量增加,让他们尝到了不小的甜头”。从恨不得拿“大棒”把治超队员赶走,到恨不得把治超队员“捧”在手心的公路业主们,也许并不知道,治超成效是从朱雁祥这些治超队员“磨破嘴皮”的耐心中得来的。

  “治超执法,刚刚把违法车辆拦下的那一刻,是矛盾最大的一瞬间。”杭宁高速治超站的朱雁祥说,这个时候化解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司机相信你作为一个执法人员是公信、公正、公平的。”

  朱雁祥说,这个时候,让驾驶员相信执法人员公正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出耐心”。不管驾驶员是否在听,是否在看,他和他的队友们都是一遍又一遍地敬礼,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让对方“听进去”。通常情况下,一次执法对驾驶员讲解上二十几遍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样的耐心换来的不仅有显著的治超成效,还有驾驶员配合执法后、上车离去时,朝浙江治超人伸出的大拇指。

  亲情服务,让治超法规

  渗透到驾驶员的心田

  “真卸啊!”从外地来的超载驾驶员接到执法人员的卸载指令后,都这样惊叹。浙江治超严格执行“消除违法行为”的这一执法原则,向已在外省超载行驶了上千公里的驾驶员们亮出了浙江治超的“铁腕”。浙江治超中的“倒查机制”有力保障了对超载车辆卸载这一“消除违法行为”的规则的实施,如果执法人员没有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违法行为而放行,被下游治超检测站或收费站查出,则该站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将会被追究责任。

  正如杭州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队温兴水所说,超载超限这一违法行为有两大源头,一处在厂矿和运输企业那里,一处在驾驶员的心里。源头治理,是在根源上消除违法行为的重要举措,针对厂矿、运输企业的源头治理工作,早已在浙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治理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而针对驾驶员心里的“源头治理”工作则贯穿浙江治超“文明执法”的全过程,覆盖了执法过程的每个细节。

  温兴水认为,治超执法人员和超限超载驾驶员处在对立面上,只有化解掉此间的矛盾,才能让治超工作“深入人心”,让违法驾驶员真正认识到治超工作的重要性。“文明执法比规范执法上升了一个台阶。文明执法,就是在规范执法过程中给予违法驾驶员以亲情服务。什么是亲情服务,通俗地说,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被执法人员。发自内心、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充满善意地给予被执法人员人文关怀。”

  亲情服务,这四个字里是袁浦检测站向违法司机寒冬里送上的一杯杯热水,酷暑里送上的免费解暑汤和解暑药,深夜里递上的热腾腾的免费方便面,元宵节、端午节送上的免费汤圆、粽子、鸭蛋;是执法队员一次次对患病驾驶员及其患病家属在医院之间的免费接送和照顾……这些,换来了违法驾驶员对执法工作的心服口服。据统计,被执法人员对该治超站的满意度在95%以上。

  浙江治超人用人性化消弭着治超工作中“治与被治”之间的樊篱,虽然艰难,却推动着治超工作在一点点地走出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孤立境地。正如一位三年多来一直战斗在治超一线的工作人员所说,治超工作的初步胜利将在获得全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后到来。而人性化治超,无疑将能促进这一天早日到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1 00017 人性化——
浙江治超的破“冰”之旅
2007-12-25 浙江日报000172007-12-25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