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
· 上海世博会将给浙江带来什么
· 用创新来推动发展
· 传统文化滋养网络文化
· “利润侵蚀工资”现象亟需改变
· 哲理漫画
· “快”的隐忧
· 制造大国怎样跨越信任危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制造大国怎样跨越信任危机
李 毅
  纵观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品牌大国德国、制造业强国日本,还是其他一些后起之秀,如韩国,它们都曾经历过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工业产品由劣到优、制造企业由不被信任到信任的成长历程。

  信任危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19世纪前半期,当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时,德国才刚刚起步。因为仿造英国的产品和使用其商标出口,德国受到对方“贸易品牌法”的警告。英国人要求德国出口产品贴上“德国制造”的字样,好让大家知道这是德国货——“便宜而劣质的东西”。但这个工业革命晚六七十年的德国,经历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跳跃式发展,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比重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德国制造”的含义也被彻底颠覆过来。

  二战后与欧美经济差距重新拉大的日本,亦由于产品质量的低劣而一度被排除在国际竞争的队列之外,但在战后半个世纪中,日本完成了从取得经济繁荣、创造经济奇迹到维持稳定增长的历史任务,在追赶欧美的过程中,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沉浮说明,跨越信任危机,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当然,不同的国家,跨越信任危机的道路有长有短,进程有快有慢。制造大国究竟通过什么途径跨越了信任危机?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值得关注与借鉴。

  跨越,需要工业实力的整体提升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高质量的产品、高价位的品牌,都是和它整体的工业实力联系在一起的。德国和日本在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差异很大,但都经历了经济迅速崛起和跳跃式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它们的工业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跨越信任危机的主要路径选择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危机意识和自立意志。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建立机器工业之前,德国仅靠来自家庭加工的小宗商品,在英国和法国商品的夹缝中求生存。这样的处境促使它发奋拼搏,从家庭日用品到重型机械,终于使德国制造成为品牌的象征。而不甘心跟在欧美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的日本,以整个民族的睿智和力量,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把它的产品连同品牌推向了全世界。可见,高质量的产品和民族品牌源于自立与发展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好的产品和品牌要靠人来创造。为弥补资源的相对缺乏,德、日两国均把制胜的法宝“押”在人才优势的发挥上。在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上,各自发展了整套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有一套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并且跟踪产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日本则历来把培训和再教育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近年有向中学乃至小学延伸的趋势。多元化教育打造出精通专业的高技术人才和在生产一线为产品把关的高素质工人,从而在提升质量和创造品牌中实现了造物与造人的完美结合。

  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制造理念。人的技能与技术的发挥,必然受到作为企业文化的制造理念所支配,从而赋予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德国,这种理念更多地反映在周密的计划、严谨的工作程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事方法上。德国工程师追求完美的特点闻名世界,百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德国品质。而在日本,突出的表现是“人本主义”为中心的和谐制造。它通过整个生产工序上的前后有机衔接,企业研发人员与生产者、消费者的多样化沟通,以及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供应企业间的同步与协调体现出来。可以说,承载了文化内涵的产品具有一种永久的品质。

  始终领先的科技应用与创新。要始终保持而不是一时拥有高质量的产品、享誉全球的品牌,就必须持续创新,使企业站到科技应用的前沿。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靠当时的新兴科技、化工和光学等新工业产品战胜了老牌工业国,如今,德国依然是靠科技创新保持着自己的领先优势,被称为欧洲创新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日本则独辟蹊径,坚持把充分的引进与发挥特长的创新有效融为一体,从集成电路、节能技术到机器人等产品,在与欧美国家持续争夺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中连创多项世界第一。

  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实践说明,制造大国跨越信任危机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一国完整工业体系基础上的多重能力的形成和培育、多种体制与结构的构建与完善的过程。既要以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合理的制度建设为依托,又离不开踏踏实实从每家企业、每件产品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民族的工业腾飞,在这方面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制造大国怎样跨越信任危机 李 毅 2007-12-24 浙江日报000112007-12-24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