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北京古都保护告别“厚古薄今”
· 风雨沧桑话旧居
· 居民单位不必迁出
优秀建筑要成为“活”的历史
· 入名录原则上不拆除
188栋近现代建筑有了“护身符”
· 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
· 保护文化名城
古代现代一个也不能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保护文化名城
古代现代一个也不能少

  “政府立法,更能保障这些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项目负责人朱嘉广说。

  众所周知,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北京的建筑保护多为古代典型建筑,其实,北京城还拥有大量优秀近现代建筑。

  但长期以来,北京没有将保护近现代建筑的问题纳入名城保护的系统中,在本次保护名录前,也没有公布过任何保护名单和保护法规。

  曾几何时,围绕北京天文馆老馆是拆是留,发生过激烈争论;如今的“798艺术区”也曾经面临被拆除的危险;甚至北京展览馆也曾一度传出要在原址上重新翻盖的说法。幸运的是,这些建筑都保留下来。但是,由著名建筑师华揽洪设计、被列入建筑专业教科书的北京儿童医院内极富特色的烟囱,却被拆掉了三分之一,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二继续矗立着。

  “可以说,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使保护优秀近现代建筑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朱嘉广说。

  早在2004年,建设部曾经下发《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上海、广州、厦门、哈尔滨等地分别制定了相关的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同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立项研究近现代建筑的保护问题,2005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正式列入工作计划,本次《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的编制,“填补了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工作的一项空白。”

  尽管本次保护名录列入了很多建筑群,但朱嘉广心里并不十分踏实,“有一些普查中认为有价值的建筑物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就被拆除了。还有一部分有价值的建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列入名录,但也不排除有被拆除的危险。”

  比如,北京市百万庄住宅区内的红砖楼,可以称为北京民居楼房的“前辈”,属于上世纪50年代“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群”。典型的院落式布局,楼房一律为红砖墙、坡屋顶,“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并没有列入本次保护名录,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它不被拆除”。

  “保护这些住宅建筑并不意味着居住在这些建筑中的居民不能改善生活环境。”朱嘉广说:“我们现有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对这些建筑进行居住条件的改善,而不破坏它的历史面貌,使它延年益寿。”

  在朱嘉广看来,仅仅把优秀近现代建筑列入名录还只是开始,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管理、利用这些建筑,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我们国家目前还缺少公认的、成熟的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和方法,急需我们进行认真探索。”

  本报综合《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保护文化名城
古代现代一个也不能少
2007-12-21 浙江日报000102007-12-21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