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数学的热爱和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一批华人大学生今天走上了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的领奖台。本次华人数学家大会首设面向全球华人大学生的新世界数学奖,中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2名大学生最终获得了这一殊荣。
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枯燥乏味、令人头痛,但这些获奖的大学生们却痴迷数学。他们告诉笔者,学好数学的奥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浓厚的兴趣加良师的指引。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张若楠从小在美国长大。“我8岁时父母给我出的一个趣味题,让我开始迷恋上了数学。”她告诉笔者,父母让她解的题目是:有两个瓶子,每个瓶子均可装满8两水,用一个3两的量杯,如何才能量出各装4两的四杯水?张若楠为此专门找来量杯等器皿,在家中做实验,弄了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此后,张若楠经常主动找一些趣味计算题来做,并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很好玩,就这样一步步走近了数学。”在张若楠看来,让小孩子做大量的数学考试题目,不但培养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反而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台湾清华大学的陈乃嘉同样是因为觉得“好玩”走上数学之路的。读高一时,陈乃嘉对数学并不感兴趣,但由于成绩不错,班上有一位同学经常会问她一些数学问题,陈乃嘉想出答案后会兴奋地传纸条给提问的同学。之后,那位同学的提问越来越难,陈乃嘉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我觉得我一定要做出来,否则就很没面子,结果三年下来,我发现我已经喜欢上了数学。”陈乃嘉笑着说。
在这些获奖的大学生看来,学数学光有兴趣还不够,还需要有人指点。法国第11大学的郑维喆解释说,做数学很难,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歧路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如果有导师指点一下,可以避免走弯路。“有一次我做一个课题做了一段时间,始终没有头绪。我的导师知道后,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和我讨论,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凌晨,他还连续给我发来3封电子邮件。我最终在他的指导下,换了一种方法顺利做完了课题。”
浙江大学的林彬彬举例说,前几天,他的导师在凌晨两点给他打来电话,因为老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论证方法。“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我也经常在半夜打电话给导师。学数学可能并不需要一流的实验室,但特别需要交流,尤其是与比你有经验的良师交流,这会让你受益良多。” (本报杭州12月1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