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指数、股价指数、物价指数……悄然之间,形形色色的指数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也从起初的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逐步转变为把指数当成一种指导,甚至是依赖。“指数化生活”,正演化成都市人一种新的生活形态。
生活指数:
便利生活的“水晶球”
“今天多云……洗车指数,适宜洗车。”早上,在杭州一家设计院工作的王琪确认了洗车指数之后,才安心地将自己的车开去清洗。
以前有两次王琪都没有留意天气预报,结果上午刚洗完车,下午就开始下雨。自那以后,王琪就开始关注起各种各样的指数来,穿衣服要看穿衣指数,夏天出门前看看紫外线指数。
“指数能帮我更有条理地安排生活,节省了很多时间,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王琪深有感触地说。
“当人们需要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各种事物,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被不断量化着。指数就像童话故事里巫师手上的‘水晶球’,它能告诉你过去、现在和未来。”杭州白领吴小姐同样是一位运用指数的能手。她会根据餐饮网站上口味指数的排名选取饭店,安排聚会;她还会算算自己的体质指数(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拿一本营养烹调的书,来安排自己的饮食。
总部在杭州的“口碑网”于今年推出了口碑指数,在CEO李治国看来,网站将网友的大量点评、打分、浏览进行量化统计,提供网友选择参考,同时,更多的人又被吸引到网站上参与点评,影响指数的形成,这就是人们的生活和指数互动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经济指数:
让人看得更清楚
11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为6.5%。而在指数公布当天,上证综指在人们的担忧中下跌。
要是在几年前,枯燥的CPI数据可能只为专业人士所关注,但是今年,在股市、理财市场的火爆下,关注CPI数据也成了普通投资者的必修课。
“现在的经济指数很多,但是重要的无非几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其中之一。”从国企退休后,卢老先生一直用余钱投资,丰富自己的生活。他告诉记者,看经济指数可以帮助他分析经济的基本面,对投资很有指导性。“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投资、购房,这和CPI高涨有很大关系,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资产能保值增值。有了指数,人们对经济形势更了解,不再雾里看花。”
而对余姚的塑料经营户周珂来说,“中塑指数”的涨落显然更牵动他的心。“中塑指数”于去年11月正式发布,由“仓单价格指数”和“现货价格指数”组成。“如果现货价格指数高于仓单价格指数,说明未来的趋势向下,我可能会考虑卖掉一部分现货。”这一指数的存在,让周珂这样的经销户一眼就能纵览全局,减少了打电话与外地市场经营户交流价格信息的麻烦。
而在浙江,随着义乌小商品指数、柯桥纺织品指数等更多专业化的指数出笼,指数,不仅是小经营户的“生意经”,还能引导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直接或间接地和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发生密切联系。
专家说法:
指数是一种理性参考
“必胜客指数”、“口碑指数”、“‘金葵花’理财综合指数”……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都开始发布指数时,指数已经从躺在专业报告中的枯燥数字,化身为影响人们表情和心情的生动符号。
针对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指数,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明伟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依赖经验作出判断,而现在,通过量化的指标把生活更加精确化,能促使人们把生活安排得更为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提升生活水平。
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窝蜂地出指数、滥用指数的现象。朱明伟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指数来量化,指数只是一种理性参考,不要陷入工具理性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