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岁末,大片扎堆
· 《投名状》和
《刺马》的故事
· 王家卫和
琼斯的第一次
· 硝烟是这样产生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硝烟是这样产生的
专访《集结号》韩方制片人李治允

■远 影
  ■这是你和中国一线导演的第一次合作吗?

  □李治允:在《集结号》之前,大约是1999年吧,我跟上影厂拍过一个张东健演的《天地男儿》,2003年跟上影厂和长春电影厂合作过《青燕》。那个时候我是带着韩国的电影来到中国拍,而这次呢,是第一次参加中国电影的拍摄。

  ■从内心深处讲啊,你觉得《集结号》和《太极旗飘扬》这两部片子,哪个呈现的效果更好一些?

  □李治允:应该是《集结号》。因为距离《太极旗飘扬》已经过了好几年,这几年技术方面在不断地进步,可以说,《集结号》是我们目前做到的效果中最好的了。

  ■具体有哪些技术进步了?

  □李治允:一些爆炸方面也好,或者其它枪弹方面也好……因为拍《太极旗飘扬》的时候,我们认为有些还不够,那这些不够的我们就不做了,就是重新再制造了一些设备。而现在《集结号》里面呢,以前没有用过的一些设备用上了。我们有了《太极旗飘扬》的经验,才可能重新再做。总体来说,画面感更丰富了。

  ■能不能具体地举一个例子呢?

  □李治允:比如说,爆炸的时候,有一些在底箱的爆炸,在画面上更丰富了那种爆炸的危险感。我们重新做了一些炮,就是为了喷出去的效果更好一些。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韩国团队在这个电影制作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介入方式呢?

  □李治允:虽然动作方面的设计是韩国武术指导来做的,但这些动作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跟导演要提前沟通,然后根据剧本把设计的内容做出一个大纲,再和导演沟通。这些动作的设计都要有导演的参与。然后我们就是拍,拍完了之后,基本上动作的初剪是由动作指导来,然后提供给导演看。中国香港的武术指导也应该差不多。

  ■拍摄这个片子的战争场面的时候,在拍摄时间上,比原计划延长了一些?

  □李治允: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儿。开始的时候我们那个特殊化装公司着火了嘛!因为有了这个着火的原因,我们就要重新再准备一系列的东西,所以这也耽误了一定的时间。但是整体来说,时间超得不是那么厉害。

  ■这次是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来合作。那么除了个人友谊的角度之外,这个团队介入中国电影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李治允:我们参加这部电影,有一个环节就是,冯导演和姜帝圭导演是一个好朋友的关系,我们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但是,怎么说呢,最主要的是冯导演的态度非常努力。冯导演和华谊兄弟,他们非常主动地来韩国找我们,亲自去每一家公司,跟每一家公司谈,完全是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来谈论一切。有了这一点呢,我们就愿意参加这部电影,然后就开始谈钱了。所以,没有这样的前提,光谈条件以后再合作的话,其他方面也是不太好谈的。我们也非常愿意加入这个剧组,所以比以前要低一点的,相当于一个韩国国内价,不管怎么样,已不可能再低了。华谊兄弟也比较容易接受我们这个价钱,才开始合作的。

  ■这种专业的制作公司,对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来讲,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在韩国的生存状态怎么样?

  □李治允:这几家公司的工作都挺多的,特别是近十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得比较好,因为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这样的公司都是每年拍很多的电影,不断地发展技术。

  ■你们现在是给《赤壁》做?还是这些人吗?

  □李治允:对!武术指导倒是没有参加,参加的是特殊化装部门,还有特殊效果部门和制作部门,这三个部门是参加《赤壁》的。《集结号》里面没有做一个专门的机器,但为了拍《赤壁》就特别制造了一个很大的特殊效果的机器。譬如说可以放一个二三十吨以上的很重的船,这个机器在下面动的话,那些船只就好像是在海上航行一样的效果。

  ■《集结号》中这种爆破和你刚才提到的这种海航效果,都是韩国那几家特效公司在做?

  □李治允:跟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做,他们主要是负责那个烟,战场上的烟。至于爆破啊,火药啊,血也好,炮弹炸点也好,这些都是韩国的特效公司做的。

  ■那就特效而言,《赤壁》和《集结号》有什么不同吗?像《集结号》主要是枪弹啊,但《赤壁》有弓箭、有火。

  □李治允:《赤壁》主要是火。虽然时代不同,但《赤壁》也是战争片,它不需要炸弹,但它需要一些发射机。我们做了一些发射机,用来投石啊,投火啊,投箭之类的。

  ■那是不是参加《赤壁》的工作人员比《集结号》要更多一些?

  □李治允:对。战争片里面的效果,虽然要求是蛮高的,但还是在一定的范围里面。但是因为是古装片,要准备的就要很多了,所以参加《赤壁》的比《集结号》多了一倍的人。

  ■《赤壁》的工作有挑战吗?

  □李治允:是有挑战的!这是吴宇森导演的电影,他要有一种新的画面感,这部电影本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这个不一样的情况下,这还是一部古装戏,就要求我们做出来的效果要比《集结号》还要多一些。还有就是《集结号》的话,虽然说我们有语言障碍,或者工作习惯不同,但主要的是中方,韩方是协助拍摄。那么《赤壁》,是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嘛,所以语言的障碍也好,工作习惯的不同也好,都更有难度。除了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之外,就工作的整个环境来说,挑战性也是蛮大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硝烟是这样产生的 ■远 影 2007-12-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AE0024754D[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