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一书提到伦敦金融家的阴谋,认为其将货币发行与国债死扣在一起的做法为银行家牟取了极大的利益,但却并未对英格兰银行为何是私有性质,以及为何英国人要用国家的税收来作银行贷款的抵押进行解释,这多少有些使人感到迷惘。
阅读相关的英国历史文件可知,英国之所以要举国债,主要原因有二:国王需要对法作战,没有军费,所以要借款;借款没有任何其他有形物品的抵押,因此只能以国王的某些特定的税收作为担保,并非就此卡住了英国经济的命脉。
然而,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后,其职能也并不只限于给国王贷款,而是逐步发展起来与现代银行有关的所有业务,并最终对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成为他们都必须不断解决的难题。
而英国在17世纪以后成立的政府,这方面做得最好。通过不断增加的税收和债务,英国筹集到了足够支持战争的经费。这样的机制,使英国最终分享了历史上最大的红利。
18世纪的英国发展,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循环机制上,其循环的链条是:政府,银行,贷款,货币,国债,军事,工业。政府需要贷款,能够贷款给政府的人建立了英格兰银行,银行的货币发行与国债扣在一起,而国债的发行又依赖于政府的税收,税收和国债制度的建立使政府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战争,战争的开支反过来刺激了英国各种行业的发展,而战争的获胜又给英国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海外市场。这样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提升了英国经济实力的同时,又给政府提供了巨大的税收来源。于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终于建立起来了。
不难看出,至少在18世纪,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是有利于英国发展的。
回过头来再看《货币战争》。国际银行家是否能够制造“货币战争”,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但他们有能力支持和发动真实的战争,却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讲,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牢牢地将金融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游戏规则,总是有利于强者的,任何一个新进入游戏的“初学者”,总是要缴付足够多的“学费”。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