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门槛”不同待遇不同
三类居住证背后的体制创新
· 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积分”背后的和谐诉求
· 体现平等保障
居住证才“实在”
· 新居民居住证:改变的不只是身份
· 把身份权利转变为居民权利
嘉兴新政的阶段式改革价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积分”背后的和谐诉求

  在所有有资格领取各类《居住证》的人中,除了基本条件外,个人信用和行为记录也是重要的一条。比如,要诚实守法,没有受到治安拘留以上的处罚;没有不遵守合同或不保守公司商业机密等违反商业道德、基本做人原则的信用记录等。

  当然,在三类《居住证》中,“含金量”最高的,要属《专业员工居住证》,它的要求也最高。

  与前两类居住证不同,领取“绿卡”《专业员工居住证》要打分,满150分者方可领取。

  这些必要的“积分”包括: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个人纳税额,乃至技术创新、投资、受奖等等,不同情况将得到不同分数。

  作为有高中学历的技术人员,姚正山到嘉兴两年后升任分厂厂长,现在是技术部经理。经过评分,他的综合得分超过210分,如愿拿到了《专业员工居住证》。

  在他的得分中,高中学历得了50分;年纪越小得分越高,1977年出生的他年龄在30岁以下,可得50分。其他的职业技术职务资格、租房或买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情况等,分别打分,计入基本分。

  此外,担任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还有附加分。作为新秀箱包厂的中层管理人员,姚正山得了10分附加分。

  姚正山说,除了以上条件,他还热心公益,经常与外界组织活动。现在他还是公司工会副主席,去年担任了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

  按照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的估计,大约有15万外来人员符合《专业员工居住证》申领条件,他们也是最后可能成为真正嘉兴人的群体。

  为什么像姚正山这样的员工,在嘉兴特别受重视和欢迎?

  《居住证》政策推出后,外界普遍解读为嘉兴实现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的公平社会理念。

  翁勤雄认可这种看法,同时,他也认为,像任何一项改革一样,实施中必须考虑多方的利益。如果不设置任何门槛,凡是来到嘉兴的人都可以成为嘉兴居民,其实是无法实现社会有序发展的。他说,和谐也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实现。

  比如,平湖新居民事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21.5万名外来人员中,真正留下来的只有30%左右。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统计也表明,在嘉兴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尚不足70%。

  因此,如何留住熟练工人,已成为企业和政府发展经济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居住证》制度设置的工作年限等内容,有利于鼓励员工安心工作,以获得稳定且逐渐增加的收益。

  同时,着力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既可以有效破解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难题,又可挤压高污染、高能耗、用工条件差的企业生存空间,促使其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推动型向创新带动型转变。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嘉兴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已届临界点。嘉兴市政府咨询委等机构组成的课题组报告认为,嘉兴市户籍人口总量应控制在390万至400万左右为宜。而目前嘉兴已经有180万以上新居民,户籍人口335万人。

  此外,从安居乐业的角度看,本地人与外地人和谐相处是安居的前提,设置门槛其实也是一个平衡本地人与外地人利益的过程。同时,它又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融入嘉兴这个城市。

  “通过产业对工人的选择,避免嘉兴因改革而成为人口流入的洼地。同时,鼓励工人提升素质,令适合事业发展的人留下来,这是个系统而非单向的政策。”翁勤雄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积分”背后的和谐诉求
2007-12-7 浙江日报000102007-12-07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