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门槛”不同待遇不同
三类居住证背后的体制创新
· 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积分”背后的和谐诉求
· 体现平等保障
居住证才“实在”
· 新居民居住证:改变的不只是身份
· 把身份权利转变为居民权利
嘉兴新政的阶段式改革价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体现平等保障
居住证才“实在”

  在嘉兴平湖新埭镇一家箱包厂打工的张建嫦,在当地新居民事务所内拿到了浙江第一张“居住证”,这也意味着,在浙江实行20多年的暂住证制度画上句号,新的“居住证”时代来临。居住证将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到与浙江省内市民一样的优惠政策。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浙江的这一步跨得跟其他地方都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在实行暂住证制度的时代,“暂住者”往往要额外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能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谓的“借读费”问题。巨大的经济利益让地方政府对实实在在执行居住证制度有了天然的抵触情绪。

  如果说暂住证经济可以为地方政府“开源”,那同样也可以实现“节流”。在浙江实行的居住证制度中,持有居住证的外来务工者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在其背后,则是当地政府在医疗、住房、教育保障上相应的投入大大增加。虽然说平等地服务居民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但像浙江这样把外来务工者的保障任务全部扛上身,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或许浙江算的是另外一本账:创造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远比节省一些保障外来务工者权利的费用要划算得多。

  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地方政府敢于舍弃暂住证利益,勇于承担保障外来务工者权益的责任,居住证制度就不会有名无实。实在的居住证让在浙江的外来务工者享受到了切实的市民待遇,也让我们看到了居住证制度本来应有的“完全保障”一面。但愿这样的居住证制度不是一个孤例,而是暂住证经济全面终结的前奏。

  (据《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体现平等保障
居住证才“实在”
2007-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A900273D1E[B1-蒋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