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今年1月至11月,贵阳市黔灵公园放养的500余只野生猕猴制造了上千起“伤人事件”,而猕猴数量的激增被认为是导致伤人事件屡发的重要原因。
黔灵公园是国内仅有的一家拥有大规模野生猕猴群的城市公园,人猴嬉戏,其乐融融,是其一大特色。尝试放养野生猕猴始于上世纪80年代,繁衍20余年后,猕猴从十余只增加到500余只,导致猕猴伤人事件增多,破坏植被、影响生物多样性、疾病传染、种群退化乃至争斗致残致死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专家有过适当减少猕猴数量的建议,但当时未被采纳,“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和比例可自然调节,但黔灵公园不行,因为它是人为状态下的。”
据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谢家骅的调查,黔灵公园的野生食物仅够猕猴吃5个月,剩下7个月都要靠人为喂食,生态环境的承载已严重“超标”,“更何况,猕猴还在以每年五六十只的速度增加,黔灵公园放养的野生猕猴应在150只左右比较合适。”
那么,是否能送走部分猕猴,给它们另找栖息之地呢?近几年来,公园只要提出送走猕猴的建议,总会招致批评,甚至还有市民找到公园管理处表示抗议。更有人指出,黔灵猕猴的处置权不仅仅属于公园一方。
公园容纳能力有限,希望人与猕猴和谐相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除了加强管理并在猕猴种群中实行“计划生育”外,送走多余的猕猴势在必行。但专家不赞成将猕猴放到野外,因为,外来物种可能会给当地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其后果难以预知。
看来,只有通过与市民的充分沟通,就如何分流猕猴问题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才能最终建立起人与猕猴和谐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