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我省中小学开展
“法律进学校”系列活动
· 年画挂历
奥运唱主角
· 无臂博士勇“攀”高峰
· 省政协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
· 股权出资,为企业并购大开“方便门”
· 充分发挥高校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杭萧钢构股票案三涉案人被起诉
· 农民健康工程让全省农民健康更有保障
· 加快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出江山城,沿江峡公路往南走,日升木业、德生木业、腾龙木业……一个个竹木加工企业在眼前闪过。行程近四十公里,我们到峡口镇下车,展现在眼前的,竟然还是从事竹木加工的开洋门业、长虹木业。

  长廊一展八十里。江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竹木加工基地之一。目前,在长廊集聚着1100多家各类竹木加工企业,去年木材交易加工量达到150万立方米,产值28亿元,今年预计产值将超38亿元。

  生机勃勃的江山木业长廊,开始并无“廊”,只有一个“场”——外省设在贺村的贮木场。改革开放,江山抓住机遇,在贮木场边上建起了颇具规模的木材市场,培育了一批木材经营者。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投资政策的拉动下,一批经过多年创业完成原始积累的经营者产生强烈的扩张欲望。抓住这一极好的机遇,江山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了竹木加工园区发展规划。按照这一规划,江山市林业局于2000年投资385万元,与贺村镇政府合作,建起了占地105亩的竹木加工园区。近几年来,园区逐步适应加工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深加工园区面积已达1000亩,良好的平台激发了竹木加工企业的活力和潜力。

  2002年,省经贸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对当时的“江山贺村竹木加工园区”进行资格审查,经过层层把关、严格审查,最后,一致同意授予该园区为“浙江省竹木工业专业区”。省级专业区的认定,增添了江山木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04年,市委、市政府又将竹木加工产业纳入“六六产业”工程发展战略,就加快木业经济“二次提升”作出了全面部署。规划起点高、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关联度强的专业区,持续不断地产生“洼地效应”,吸引了三紫、江星、西本等来自福建、江西、上海及省内其他县市的几十家企业纷纷进驻。专业区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数量迅速扩张,整个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凸显。“你有多少木头运来,园区就能‘吃’下多少。”贺村林业服务中心主任龚石良这么说。因为这里已经汇聚了500多家竹木加工企业,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竹木工业专业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周边乡镇起了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几年来,以贺村专业区为中心,向北到江山水泥厂路口,向南到峡口镇竹木加工基地,向西到坛石镇,向东到长台镇,全市形成了“一区一基地,二线六乡镇”产业发展格局。在峡口镇,规划面积2500亩,一期开发700亩的竹木加工基地抢人“眼球”。园区道路纵横交错,设施配套齐全,黄土岗上5家企业入园创业。市“天林竹业”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今年实现销售产值1100多万元。在此带动下,“高升竹木建材”、“南冠竹地板”等建设步伐加速推进,一个先进的竹木产品制造业基地的雏形初显。

  围绕打造“中国竹木加工大市”的目标,江山市又邀请中国工程学院院士、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等专家,对竹木产业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确立了发展新目标,勾勒了宏伟新蓝图:到2010年,全市竹木加工产业总产值将达4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

  一条“竹木业经济长廊”,正在江山又好又快地延伸。

  (姜小武 朱永春 郑勤勇)

  江山木业:长廊一展八十里

  形象导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2007-12-4 浙江日报000022007-12-0400017;浙江日报000022007-12-0400018;浙江日报000022007-12-0400020;浙江日报000022007-12-04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