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旧祠堂里传播新文化
· 新叶古村有个“农民导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了宣传家乡的建筑文化,一位村主任做了10年的“客串”导游。
新叶古村有个“农民导游”
■傅卫权 宁文武
  “800年前的规划,800年前的建筑。新叶村至今保持着以前村落的格局,像一座迷宫。村里的房子连片而筑,墙顶都建有马头,村路街巷四通八达。一样的天,一样的路,一样的房子,第一次走进村子你肯定会迷路。”如果你走进建德市西南大慈岩镇的新叶村,就可以听到这样的开场白,而这些,是从一位特殊的导游口中说出来的。

  原汁原味,免费做了10年导游

  建德大慈岩镇新叶村,有“中国最大明清古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至今完好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10年来,陆陆续续到访的境内外游客数以万计,而接待他们的导游,始终只有一个人——叶建良,客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庄稼汉导游”。

  叶建良不是旅游专业毕业的,也没有经过导游考试和培训,他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做导游不收一分导游费。他的讲解仅限于家乡的新叶村,可是他的解说却打动了普通游客、国内外专家教授和各级领导人。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来自瑞典的中国文化专家史雯、韩国的“中国通”学者韩弼元,还有那些通过网络找到新叶村的全国驴友,都可以说是新叶的“粉丝”了。他们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新叶,每次都少不了叶建良的陪同。

  做了10年的“客串”导游,叶建良接待过各种类型的客人,一天最多时接待了四五批,每年至少两三千人。杭州、上海、北京的旅行社带来的团队,以及闻风而来的自助游客等等。“来者都是客”,无论是领导名人,还是普通游客,只要一个电话,叶建良就会匆匆赶到现场。到访的客人都会对新叶村留下众多的赞美之词:“古老民居,美不胜收”;“规划好,建筑类型多,质量高,是中国乡土文化发展的见证地”。而他们也同样会把赞美送给叶建良:“讲解原汁原味,对历史了解很多”;“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1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身心、热情去完成,太不容易了”;“在叶建良身上体现了古村耕读的历史文化和醇厚的农民品质”……

  没有讲稿,一切都刻在脑中

  生于新叶,长于新叶。叶建良最初对家乡的建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1989年,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带来了一帮学生,一住就是几个月。他们对新叶的明清古建筑进行了深入调研,后来出版了《中国乡土建筑——新叶村》。这是中国第一本乡土建筑文化丛书,几经再版,使新叶民居声名远播,海内外客人慕名而来。慢慢地,叶建良心里一种自豪感在升腾。从小酷爱读书喜爱写作的叶建良,高中毕业因贫困辍学回家务农了,但他悟性好,凭着一腔对家乡文化遗产的热爱,查家谱,找资料,向村里老人了解历史典故与细节。1992年,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一篇数千字的《迷宫般的古建筑群》在当时的《建德科技报》上发表,叶建良为此激动了好几个晚上,从此对家乡古民居的投入更加一发不可收。1997年,村老年协会组织整理编写古民居资料,叶建良加入其中,他的导游生涯也由此开始。

  “烂熟于心!”多年的日积月累,大到建筑布局、设计风格,小到雕刻图案、木刻石阶,甚至一砖一瓦,叶建良都能讲解自如,对于新叶村的前世今生,他也早已了然于胸。10年来,叶建良没有书面讲稿,一切均在脑海里存储,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可以信手拈来。虽然每一次都不像专业导游那样有固定的语言流程,但每一次他都会现场发挥,这使得叶建良的解说更多了一些即兴感。那些静止的雕梁画栋,经他旁征博引,如同心底流出的旋律,自然而韵美。

  传承文化,心中充满成就感

  随着客人的纷至沓来,叶建良的名声越来越大。做导游,既推介了家乡源远流长的文化,展示了自己,也学到不少知识。因为来新叶的很多都是文化人,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的教授,宾主交流,思想碰撞,大有“胜读十年书”的收获。

  如今,叶建良的办公室里已装上了电脑,他也学会了打字,利用闲暇时间,将村里的文昌阁、抟云塔、有序堂等六处主要古建筑群的解说词,进行了整理,撰写成8500字的电子文本输入U盘,随身携带,以便于工作学习。对于自己的家乡和这片古老的建筑群,叶建良有的是痴迷和自豪。指着村里的古书院,他对笔者说:“先人们早在700多年前就开办书院了,实行了农家子弟的耕读梦想,我每天在接受古人的熏陶。”叶建良还把村里的学生、老师请来参观古建筑群,并给予一一讲解、培训。面对祖先留下的遗产,他要负起传承的责任,为了子孙后代,他乐此不疲。

  没有理由,只因深深的热爱

  叶建良并不富裕,全家三口人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孩子还在上学。有的游客见他长年讲解,很辛苦,想给点报酬,却被他拒绝了。“现在自己患有咽喉炎职业病,但只要把家乡宣传好,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新叶村观光,为传承历史文化而呐喊,心里充满成就感。 ”言语中,对于10年的付出,叶建良依然无悔。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新叶古村有个“农民导游” ■傅卫权 宁文武 2007-11-30 48256F32002924A64825733D0007158E[A1-黄采君≈B1-黄采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