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中国“生态城”梦想起步
· “生态城之父”心中的生态城:
没有汽车、自给自足的城市
· “水循环城市”蓝图
与苏州工业园区截然不同
· 从一张白纸开始
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 环保投资先行
30平方公里热土憧憬未来
· 中新探索合建
城市“生态文明”试验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环保投资先行
30平方公里热土憧憬未来

  没有重工业,建筑物使用环保材料,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能采集装置遍布大街小巷……天津宜居城市的脚步将从这里迈出。

  作为中国首个区别于传统城市的“生态城”,这里将采用新生态环保技术,实现能源、食物、水等生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车辆尾气零排放。与人们习惯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不同,这一次,在这个中国未来的新制造业中心,一座突出环保与和谐的生态城正在憧憬着她的未来。

  根据中新双方的初步规划,在津滨新区计划落户的30平方公里土地当中,汉沽区占20平方公里(这占去了汉沽区拥有的38平方公里连片荒地的一大半),塘沽区占10平方公里。由于这些地方都属于滨海的盐碱地,中新双方初定在今年底、明年初开始进行初步的环境整治。

  按照规划,中国和新加坡在生态城项目上的合作将集中于环保主题,分两部分:一是城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环保产业化。在模式上,将以苏州“中新工业园”为基础,由新加坡方面在相关领域直接输出管理和运营经验。

  由于生态城项目的投资可能将超出苏州的“中新工业园”,因此,在生态城项目上,中新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将有所调整,以适应日后的需要。

  首先,按照规划,双方拟定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中国和新加坡方面各占50%股份,并依据股份进行原始投资。而在苏州“中新工业园”项目中,中国方面占有52%的股份,新加坡方面持股28%,剩余部分股权,由另外两家投资者持有。

  针对生态城的第一笔风险投资,目前也已经基本敲定,其金额大致在5亿元人民币上下,来源为一家在苏州“中新工业园”注册的新加坡背景的企业。而这5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将主要用于环保产业的投资。

  这种方式,恰是合作模式微调的另一路径所在,即针对环保产业,在初期便引入新加坡企业进行投资。

  “在滨海新区‘制造业轴心’与‘发展带’的交会处,建立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与城市标志区,是完善滨海新区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作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一种探索。”滨海新区研究院院长邢春生说,工业区和制造业中心,如何以生态环保的模式发展,这对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环保投资先行
30平方公里热土憧憬未来
2007-11-28 浙江日报000102007-11-28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