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谁动了“我”的车位
· 上海《物权法》第一案胜诉
· 备受争议的
《物权法》第74条
· 买了地面停车位的业主要求退钱
· 让《物权法》的模糊地带
清晰起来
· 稀缺的停车位该不该成为商品
· 北京小区停车位之争发端“五块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北京小区停车位之争发端“五块钱”
  《物权法》实施后,上海的龚先生将一万块钱出售地面停车位的开发商告上了法庭。无独有偶,北京房山区的《物权法》第一案,打的也是小区停车位,案子的原告是家住良乡北潞园小区的王女士。

  2007年10月18日清早,家住良乡北潞园小区的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准备外出办事,当她开着车来到小区门口时,门口的保安将她的车拦了下来,请她交五块钱的小区临时停车管理费。

  为了五元钱的停车费,据王女士跟记者讲,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和门口保安发生这样的冲突了,前两次都发生在去年春天。

  这事没少让她生气,后来她干脆就把车停在了隔壁的北路方小区,直到今年9月13号,王女士花150块钱买一个月的临时车位,很快10月14号,临时车位就到期了,但是王女士没有继续交费。

  王女士后来也找到《物权法》看了看,她发现73条有规定,像小区的这些道路绿地是属于业主的共用部位。她认为自己把车放在小区自家门口的道路上,实际上不属于物业公司提供的地方,就不应该收钱。

  在物权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王女士就将物业公司起诉到了房山区人民法院,要求物业公司退还她9月份所交的150块钱临时停车费还有20块钱的车卡成本费。

  经过法院审理,最后法官宣布择日进行宣判,一个多月过去了,目前此案仍然没有判决结果。

  房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员王保新说:“本案争议的焦点也就是被告有没有履行向原告提供车位。我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才开始实行,而双方的这个协议是2007年9月14日签订的,那么到底是适用《合同法》,还是最后引用《物权法》,对这个案子处理,现在还很难做出答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北京小区停车位之争发端“五块钱” 2007-11-27 浙江日报000102007-11-27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