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黄浦江建闸:上海抵挡海平面上升
· 气候变暖再警告
全球大城市面临洪涝灾害
· 荷兰:不锈钢大坝抵挡海潮
· 不断加高的防汛墙
上海抵挡海潮标准已达千年一遇
· 不影响黄浦江航运
五六年后吴淞口将建新水闸
· 建设健康湿地系统
人类有力量改正自己的过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断加高的防汛墙
上海抵挡海潮标准已达千年一遇

  目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也正在对中国海平面进行监测,其综合了国内外近100多年的监测结果。该中心环境部研究员陈满春说,上海、天津还有珠三角,都处于河口地区,它们的确可能面对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陈满春承认:“海平面上涨是全球性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海平面上升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到2050年前后,长三角地区海平面将上升20到60厘米(相对2000年),环渤海地区将上升30到60厘米(相对2000年)。我国海岸线漫长,要建立荷兰那样的海堤是很难的。海水上涨的过程是缓慢的,但灾难的来临却是朝夕之间,如何有效兴建防潮工程,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这迫在眉睫。”

  “船在头上,城在水下”———这是2050年的上海城市景观。

  但现在,上海市区高程仅为3.0米-3.5米,高出年平均高潮位0.35厘米左右。中心区的黄埔、静安不少地区在3米以下,最低处仅2.2米。海潮就像一只猛虎,窥视上海的卧榻之侧。

  上海水务局专家介绍,上述危势包含着上海水患的4大因素:黄浦江河口的天文大潮、风暴潮、上游太湖洪水以及沿岸雨洪水。其中,台风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的“两碰头”,则是黄浦江特高潮位的祸首。另外,假如上游太湖流域洪水和沿岸雨洪排水,也有可能构成“三碰头”和“四碰头”的风险。

  上海对潮水不设防的历史结束于1956年。从该年开始,上海在市区的黄埔、苏州河及其支流两岸的驳岸顶加筑了一段长约50公里的简陋防汛墙和土堤。

  1962年,台风、暴雨、天文高潮同时袭击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出现决口,上海半个市区进水被淹,黄埔、杨浦等区水深1.5米-1.8米。次年,上海市按照抗御当时的历史最高潮位4.94米的标准,第一次大规模修建防洪墙。

  1974年,上海市再次遭受台风袭击,黄埔公园潮位达4.98米,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面对此情此景,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提出百年一遇的防汛标准,第二次大规模加高、修建防汛墙。

  1981年,台风又一次袭击上海,黄浦公园出现了5.22米的历史最高潮位,仅低于设防水位8厘米,高出市区地面2米左右。

  1982年,国家计委、交通部、水利部和上海市政府在当时的宝钢召开了一个水利座谈会。此次会议的实质性成果,就是把上海市的防潮(洪)标准由70年代的百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

  从1988年开始,在黄浦江两岸的市区内修建208公里的防汛墙。后来浦东开发,上海市区范围扩大,从2002年开始,上海市又在宝山、徐汇、闵行、奉贤和浦东新区等5个区,建设长度约110公里的防汛墙和河口水闸。

  至此,318公里的黄浦江防汛墙,508公里的沿海大堤,成为上海免除水患的屏障。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新闻发言人章震宇告诉记者,目前申城防汛墙的标准为5.86米的千年一遇标准,而外滩防汛墙实际上还高出1米,为6.9米,因此基本上能抵挡2100年海平面上升的幅度,而且目前的黄浦江沿线防汛墙也已经受住了以往多次风暴潮的严峻考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不断加高的防汛墙
上海抵挡海潮标准已达千年一遇
2007-11-23 浙江日报000102007-11-23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