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黄浦江建闸:上海抵挡海平面上升
· 气候变暖再警告
全球大城市面临洪涝灾害
· 荷兰:不锈钢大坝抵挡海潮
· 不断加高的防汛墙
上海抵挡海潮标准已达千年一遇
· 不影响黄浦江航运
五六年后吴淞口将建新水闸
· 建设健康湿地系统
人类有力量改正自己的过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影响黄浦江航运
五六年后吴淞口将建新水闸

  海平面至2100年最高升幅将达59厘米,是不是意味着申城等沿海城市面临巨大威胁?

  上海政府部门目前正考虑在吴淞口建一个水闸,大概五六年后会建成,由于设置时会充分考虑气候专家的研究结果,因此,建成后,它完全能抵挡2100年59厘米的最高升幅。

  1997年11号台风来袭,黄浦江苏州河口的潮位创下5.72米的记录,水面高出外滩地面2.5米。现在,外滩的防汛墙实际高度已在6.9米左右。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呈上升趋势,防汛形势日益严峻。

  台风高潮时有不少地段出现墙身漏水、地基管涌等险情。如果再次加高加固,不少地段的防汛墙需从基础着手,甚至推倒重来。

  类比208公里防汛墙平均加高0.5米所花的投资和工期,测算再次平均加高1.5米,工期可能远超过12年,投资可能超过60亿元。全面加高加固防汛墙将严重损害两岸景观,“像英国伦敦等城市,防汛墙都只有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标准。”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发言人章震宇说。

  在管理上,黄浦江河口建开敞式挡潮闸,可以将200多公里的防洪岸线缩短到集中于1公里左右的闸管区范围。

  关于在吴淞口建挡潮闸的设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原上海市水利局科教处处长黄润德就曾告诉记者,市水利局、气象局、华东师大、中科院等多家单位于1993年成立课题组,开展“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996年完成总报告。

  据该总报告预测,综合理论海平面和地面沉降因素,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到2010年为15—25厘米,到2030年为30—40厘米,到2050年为45—55厘米。市水务局有关部门表示,这一预测,至今看来仍属正确。

  应对海平面上升有两种办法,一是黄浦江两岸防汛墙不断加固加高,二是在吴淞口建造挡潮闸,“拒敌于城门之外”,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为此,上世纪90年代初市区建造了苏州河口挡潮闸,结果表明,这一挡潮闸有效地保障了苏州河两岸的防汛安全。它也为吴淞口建挡潮闸做了一个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

  河口建闸方案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黄浦江多少年都是这样稳定,是因为大自然而自然形成的现象,人工搞个闸,会不会影响黄浦江河势的变化。

  而航务部门认为,大闸造好了后,大型船只进出闸门是否会受影响,航务部门提出要做好充分的论证。还有,沿黄浦江停了很多船,这些船只掉头转弯都要经过闸门,风暴潮来临,大闸关住后,船只没法掉头。

  1998年1月,上海市科委正式立题“黄埔江河口建闸工程规划研究”,组织了24家单位参与研究,被认为是跨系统、跨行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大协作。

  该报告认为,河口建闸,并不影响黄浦江的航运,“河口挡潮闸平时完全敞开,当预报遭遇的风暴潮可能超过防汛墙的设防水位时才关闸挡潮,需要关闸挡风暴潮的次数很少,大概五年一次;平时维护需要的试运行,可根据避免或减轻影响航运交通为条件,安排在适当时间,所以只要挡潮闸的闸孔宽度满足通航万吨巨轮的要求,开敞式挡潮闸平时不妨碍航运交通。”

  “防汛部门会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诸如吴淞口建闸等防御措施时,一定会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等各种因素,科学论证,确保上海的防汛安全。”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新闻发言人章震宇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不影响黄浦江航运
五六年后吴淞口将建新水闸
2007-11-23 浙江日报000102007-11-23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