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桐江流韵
· “情绪污染”
与环境污染
· 乡下妞进城
· 爱美之心
· 秋野山楂红
· 女儿的飞天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桐江流韵
□王青木
  □王青木

  读过无数江南诗画,赏过许多浙江美景,却尚未涉足心向往之的桐庐。对桐庐的向往,缘于严子陵的千秋名钓和不知姓名却百代景仰的桐君老人,缘于美丽的富春江和如诗如梦的瑶琳仙境,更缘于仙居的桐江书院和晚唐诗人方干。

  我深情凝望缓缓流淌的桐江水,遥想千年之前,遥想家乡仙居的永安溪。永安溪与桐江且奔且淌,平行东去,虽然遥遥相隔五百里,历史上却缘分不浅,甚至情同手足。仙居与桐庐是那么相似,地名相似,山水相似,甚至连地域面积也相近,以至于让晚唐桐庐诗人方干将他乡作故乡,在仙居板桥留下了血脉,他的后人还在此创办了桐江书院,使儒学像桐江水像永安溪一样源流不息。此后,永安溪分明融入了浩浩的桐江水。“志业不得力,到今犹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贻钱塘县路明府》)方干与同时代的仙居(当时县名为乐安)诗人项斯诗风相近,与贾岛等诗人同属苦吟派,但他没有项斯幸运。项斯尽管没能显贵,却是台州第一位进士,并因杨敬之的“说项”而名声大振,“诗达长安”,誉满天下。中唐名家张籍的《赠项斯》中有“端坐吟诗忘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之赞句。而方干虽诗作颇丰,诗名甚大,《全唐诗》收编其诗为6卷,却一生功名不就,“身无一寸禄”。

  方干(?-约888)字雄飞,号玄英,自小爱吟咏,颇受师长徐凝器重。一次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当年方干与众举子一同去拜谒诗坛大腕姚合,姚合便因其貌丑唇缺而对他怠答不理。但一看诗,可了不得,姚合对方干的态度立刻转变,并从此与方干结为忘年之交。方干好友孙郃撰写的《玄英先生传》记载此事说,姚合“坐定览众卷,及先生诗,姚公骇目变容而叹之”云云。孙郃又赞方干律诗“江之南未有及之者”,虽有些夸大其辞,但方干的诗才在当时显然不低。方干因貌丑唇缺而屡试不第、遭受冷遇,看来这个社会以貌取人的陋习古今皆有,名人大腕有时亦概莫能外。

  孙郃是晚唐仙居两名进士之一,另一人即是项斯。从项斯流传后世的诗作中,我尚未发现他与方干交游的蛛丝马迹。会昌四年(公元844年),项斯登进士第,据此估算他应同方干年龄相当。孙郃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登进士第,应当说是晚辈。当时诗人李益为诗坛清奇雅正主,旗下升堂七人:方干、马戴、任蕃、贾岛、厉玄、项斯、薛涛。项斯曾谒金州刺史姚合,或许他是与方干一同去的。或许他离开家乡一路北上,方干却落魄南下仙居,两人竟擦肩而过。

  关于方干与仙居的不解之缘,我查找过有关史料。一种可能是应孙郃之请来到仙居,也可能是他飘游到仙居后与孙郃结为忘年之交,然后落脚仙居,结庐板桥。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65年),方干八世孙方斫,为继承先祖方干遗志,在板桥举资创办书院,传播儒学,教育乡民。因其祖方干系桐庐人,故以桐江书院为名。当时儒学大家朱熹和王十朋均题匾相赠,四方学士慕名而来。朱熹所题“鼎山堂”墨宝后被方氏族人收藏无损,可惜王十朋亲书“东南道学世家”、“理学名家”两匾却下落不明。

  离桐江不远,与严子陵钓台隔江相望的白云村,据说是方干的终隐之地。而据史料,方干隐居会稽(今绍兴)、渔于鉴湖当是更为可靠的说法。且不论他是终隐会稽、仙居抑或是家乡,如诗的浙江,如画的江南,终究都是诗人的安栖之所、心灵之都。绍兴、仙居和桐庐可以说是诗人一生活动的金三角,他寄情于这些仙境一般的锦山绣水,徜徉、流连、忘返。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家园已是流动的而非静止不变的概念。百年之前,无数的仙居人举家迁移“下三府”(杭州、嘉兴、湖州),安吉、桐庐等地至今仍有许多仙居村。那天我刚在瑶琳仙境门口停好车,就有一个祖籍仙居的后人前来招呼。他告诉我不远处的红灯笼外婆家就曾是一个仙居村,兴建景区时全村搬迁。

  一方山水有幸诞生和孕育了一代代子民,而一方山水又因其养育的文化名人而扬名天下。方干至于桐庐,正如项斯至于仙居。桐庐因黄帝时济世济民指桐为姓的中医药鼻祖桐君老人结庐于此而得名,因东汉高士严子陵钓台和晚唐诗人方干而流芳百世。八十里桐江,因这些高洁人物千古流韵,世人景慕。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桐江流韵 □王青木 2007-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328002E15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