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寻找“牛皮癣”背后的主人
· 管道工林东铭
有说有笑干活是种享受
· 打墙孔的王根兴 每天回家的快乐
· 几千万张城市“牛皮癣”去了哪里
· 城市“CT”报告
· 搬运工陈国兵 一家三口的梦想
· 家教单兰欣
总有混出头的一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几千万张城市“牛皮癣”去了哪里
  每当早晨我们经过杭城的大街小巷,那些曾经出没在公交车站牌、电线杆、小区楼道、电梯里,甚至地面上的街头小广告,它们似乎都不见了。它们去了哪里?

  这些无处不在,大煞风景,又难以根治,有着城市的“牛皮癣”之称的非法涂写招贴小广告,其实并没有自行消失,甚至总量还比以前多。

  据杭州市城管办统计,今年到10月底,杭州六城区被清除的“牛皮癣”达2900多万张(处)。现在看不见“牛皮癣”的效果,主要是每天城市保洁人员早在8点前,就将各自范围内的“牛皮癣”清除干净了,之后每隔1个小时还进行巡回清除。还有,从去年开始,政府投资700多万元,在一些小区设立了400块信息栏,专门供一些有合情合理需求的小广告张贴。

  去年10月开始,为了让有的小广告有张贴的地方,江干区在71个社区里新设立了82块小广告张贴栏,让这些小广告有了正当“住处”。一年过去了,效果很好。江干区城管办市容科科长王连法告诉记者,他们还在那些特别容易产生“牛皮癣”的背街小巷,比如严家弄和景昙路等地竖起了张贴栏。

  11月6日,我们走进江干区南肖埠社区,门边上竖了一块很醒目的不锈钢张贴栏,栏头写着“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公共信息张贴栏”。这是社区为小广告新建的“住处”之一。有了这些张贴栏,那些小广告、小通知就不会因为随意张贴而被当成“牛皮癣”处理掉了。

  我们通过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一个张贴者李嘉新,他告诉我们,自己是清洗油烟机的,有了小广告张贴栏,他就不再往居民家的报箱里一个个去扔这些小广告了,居民烦,他也烦。现在效果很好,他的业务都是这样找上门来的。

  在江干区新塘村艮山西路以北到天城路一小段路边,范大姐早上7点就起来清除这里的红色小广告了。她告诉我们,每天自己是和这帮人在抢时间,她7点一到,开始清除,半个小时后贴的人就越来越多。她前面边撕边刷,一趟还没完,刚清除好的地方又贴上了,一直要到8点半,才会消停一点。最吃力的是中午11点半到下午2点,这段时间是她最忙的时候。从现场的广告上看,大多是房屋出租、旅馆招服务员、市场招营业员,还有一些家政服务。

  据说,这个地段家庭旅馆很多,还有一个汽配市场,附近的流动人口有20多万。原来的城中村改造后刚成立社区,还没来得及设立张贴信息栏,所以“牛皮癣”很猖獗。不过现在正在准备新设几块。

  杭州市城管办城市景观处王丽萍处长告诉记者,整治这些城市顽疾,除了及时清除外,关键在于对那些制做假证之类的不合法生意,从源头上端窝点抓现行,对群众有实际需求的合情合理的小广告则进行疏导,提供固定的地方,按照实际情况定时清理,这样“牛皮癣”就不会满大街泛滥了。

  但是,“牛皮癣”的生命力如此顽强,是谁在贴它们?

  经过这几个星期的调查,记者发现,张贴“牛皮癣”的,都是那些被警察称之为真正的流动人口、被社会学家又称之为边缘人的群体,他们不像那些找到工作的民工兄弟,有暂时固定的单位和工作,他们往往单打独斗,每天外出找活,干着打墙孔、通下水道等一些不用多少技术的活,收入不高也不稳定。他们因为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取得合法的职业身份和手续,一方面被管理部门列入打击对象,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市民对他们的工作确实又有这方面的需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几千万张城市“牛皮癣”去了哪里 2007-11-8 浙江日报000132007-11-08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