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新
下城教育发展的“内核”
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 周培植
创新的价值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说,创新,就是“生”,生生不息,日新月异。
一块只值9美元的普通的铜,一个艺术家竟喊价28万美元,无疑是个天价。他被请进电视台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位就变成5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品,就可以值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铜像——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最终价值为50万美元。
一块普通的铜,经过艺术加工,体现了不菲的价值。同样的资源,经过制度、体制的创新,经过优化、整合、革新,产生的价值也许天壤之别。
——从9美元到50万美元的距离,就是创新的价值。
——创新,就是这样“有中生新”,超越已有的成果;或者,“无中生有”,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创业需要创新,创新为了创业。创新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下城教育创新实践
创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需要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如果对优良传统和文化继承不够,创新的基础和底蕴就不厚实,力度就会有限。二是需要坚持。坚持是信念和意志坚定的体现,是一种精神铸造过程。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勇于坚持才能有所创新。三是需要借鉴。借鉴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发散性思维。实践证明,人类总是先借鉴,而后才有创新,借鉴是创新的铺路石。当然,在实践中不满足于借鉴,不停止于借鉴,通过借鉴的启发牵引,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才是创新的主旨。四是需要落实。抓落实是创新的关键环节,只空谈而不落实,创新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下城教育坚持以“创新”为强教强区的“内核”,致力于教育改革,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思想理念和实践举措等方面都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原生性品牌,带动区域教育呈现出相对优质、均衡、高位的态势,为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公平、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打造“天堂福地,品质下城”作出了努力!
(一)思想理念创新是创新的根基
1.“三二一”教育发展目标
“三更”——更均衡、更公平、更充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充分而优质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两高”——营造高品质教育生态、打造高水平教育强区:以“生命观”为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核心,构建和谐、人本、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实现教育发展目标高起点、教育运行机制高效能、教师队伍高素质、教育环境高品味、教育质量高标准,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
“一流”——全国一流教育: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受教育者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更好发展的策略,是各要素综合优化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教育,是真正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
2.“三三三”教育发展思路
三类教育网格式发展:坚持“活两头、强中间、优全盘”的各类教育整体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下城教育“金三角”,努力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区教育三类教育“高密度、低重心”网格式的发展模式,即三类教育在全区高密度分布,优质教育覆盖全区。
三区教育错位式发展:坚持“优化南区、强化中区、加快北区”的区域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三区教育错位式发展,推进三个区域实现“百花齐放、优势互补”的错位式发展格局,既融合又个性。
三个满意连动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主题,全力推进“三满意”争创活动,力争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呈现“小手牵大手,小家带大家”的三个满意连动式发展态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下城教育的精神:“先一步 高一层 可持续”
“先一步”即理念超前,坚持创新,先人一拍,体现发展速度;“高一层”就是要追求品质、品位,实现高位,高人一筹,体现发展高度;“可持续”追求的是优化生态,注重制度,长效发展,体现发展长度。
(二)实践举措创新是创新的关键
1.名校(园)集团化办学
嫁接办学——链式发展。由名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管理经验,嫁接到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成长的一种办学模式。它不同于“连锁”办学和一般的集团化办学,更注重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特别强调“源于母体,别于母体,优于母体”的办学特征。如:安吉路教育集团、青春教育集团学校、长寿桥教育集团学校、青蓝教育集团学校、东园教育集团学校、东园婴幼教育集团、新华幼托教育集团、星辰幼儿教育集团、朝晖幼儿教育集团、明珠教育集团学校。
联盟办学——块式发展。母体多元,有分有合,集团不完全领带于集团内部的某一个领衔学校,而是“三足鼎立”的并重状态,集团内学校是各自独立的法人单位,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之间遵循平等、互生、共荣的原则,优势相长,风险共担。如:朝晖教育集团。
移植办学——点式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指相对成熟的名校,作为一个完整的“品牌”,扎根到一个需要它并且有利于它发展的地方。其优势在于:改善老城区“名校”过于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浪费的状况,满足居住在城市边缘新建小区的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拓展名校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名校办学水平。如:江心岛实验学校。
名特优组织建设。在名校集团化的背景下,在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的目标下,在多样化办学的手段下,在全面推进小班化的策略下,名、特、优校齐头并进。从而,防止顾此失彼,推动每一所校(园)都努力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办学优势的公办、国有民办、社会力量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外来务工子女专门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走读制、小班化等各级各类学校,形成多样化办学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共生共长的良好格局,不断满足老百姓优质化、个别化的教育取向,孩子就近入学的条件逐年成熟,从2003年~2007年,区内择校率逐年大幅下降,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2.教师成长工程
三单培训模式。创立了“培训机构出培训菜单,教师自选培训菜单,教育局出钱埋单”的“三单”培训模式,创建“主粮+杂粮”的培训知识体系,设立在职教师人均200元/年的“教师成长专项”,使人人优质成为可能。
梯级名师培养。为了激发下城每一个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每一层次教师成长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和更高层次的目标,激活整体教师素质不断抬升,作用于优秀师资的扩张再生,涵养名师群,2005年,下城区颁布了《关于推进下城区人才强教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实施《下城区教师“梯级培养”实施意见》,以及《下城区名师管理办法》,为不同层次的教育人才创造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计划至2010年,构建一个由“下城人民教育功臣(五星级教师)、下城教育名家(四星级教师)、下城教育英才(三星级教师)、下城教育标兵(二星级教师)、下城教育能手(一星级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届时,享受梯级培养的名师将达到在职教师的50%!评出的“人才梯队”每两年将认定一次。其中“下城区人民功臣教师”相当于杭州市正教授级,为终身荣誉。
2006年,第22个教师节前夕,已经评定出首批“梯级名师”近千人,占在职教师总数的近30%。
课题公开招标。2003年10月,教育局根据下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的需要,首创对外“课题公开招标”制度,推出了12项重大应用性综合改革课题,面向全省教育部门和个人进行招标,调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智力资源参与我区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我区教育发展引进了大量柔性人才,获得了极大的成效。目前,第二轮课题招标工作正在紧张的筹划之中。
名师共享制度。2004年3月,为最大限度地将原本使用并不饱和的人力资源激活,以促进全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我区正式启动“名师共享”制度,44位行业内外、区内外的专家被聘为我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特邀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通过承担每学期一定数量的业务指导、示范活动,使名师资源流动于整个区域内。我们规定,名师的指导、授课经费由财政专拨,“名师共享”服务由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统一调控,“名师共享”制度使名师资源流动由民间层面转向制度化。这一制度推行的理想目标,是让择校现象逐渐消弭,让所有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服务。
3.直属单位体制改革。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区域教育生态系统的行政机构分担行政职能的子系统,与区域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区教育局原有直属单位8~9个,2003年6月,完成直属单位的机构改革,整合组建了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社区教育中心、教育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和会计结算中心五大中心,实现“管理—指导”型向“指导—服务”型转轨,剥离其原来存在的行政职能,突出他们的中介、服务功能,从而在根本上使教育服务落到实处。
4.督导评估体制改革。全国首创督评“一室两中心”的组织架构,即区督导室、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中心、社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逐步完善适合下城终身教育体系的督导评估体系,开展教育发展性评估,教育质量增量评估,推动校园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5.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日前,全国首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正式授牌成立。该中心由下城区政府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财政、人事等1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成员,下城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监测中心主任。此举显示了下城区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体系,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与力度,将积极推动下城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构建基础教育检测体系为重点,通过对全区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科学分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人才成长的规律提供依据,为区域教育走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作出贡献。
让创新成为习惯
为纪念APEID(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成立30周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曼谷办事处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同意,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次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鉴于下城教育在教育革新方面的成就,大会在下城区召开杭州·下城分会,下城教育由此踏上与国际多元文化交融的轨道。
此起至2006年,下城区已经连续承办四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先后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40多位官员和近3000位国际、国内代表参加了大会,累计有众媒体多达15万余字的宣传报道。期间,2003年两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授牌;2004年成立全国唯一一个区域性APEID中心;四年间国际国内各相关领导、著名专家聚首大会,高度评价杭州教育改革成果……
2007年,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设性会议,又即将亮相。
至此,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以其鉴中外于文化,领风骚于创新,求和谐于前瞻的气度和情怀,已经成为下城教育矢志创新的浓缩,更成为了下城教育走向创新的广阔平台,产生持续推动下城教育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产生了深刻、强大的精神意义,作为“教育创新”的外显载体,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下城教育人,抵达至每一个下城教育人的自觉意识,影响大家都视“创新”为下城教育的独有标识,视“创新”为下城教育发展的习惯。
在以“创新”为习惯的进程中,下城教育一路锐意发展,取得了近30%教师成名师,达90%多区域优质教育覆盖率,实现教育收费“零投诉”,实现幼儿园办学“零无证”,近90%的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100%解决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外来创业人员子女就学问题,100%实现学校场地向社区开放,100%中小学幼儿园与农村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居全省首位等一系列成绩,并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已通过预评估)、全国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城区、教育部校本教研实验区、浙江省文明单位,也确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浙江省唯一的区域APEID中心。
创新,以其势如破竹的气势,习惯成自然的从容,写照了下城教育的兢业求索,坚定了下城教育的奋进步伐,也必将引领着下城教育一路前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自在中流行。”(南宋·朱熹)——创新,是进取,是坚持,是清醒,是推动发展的激情。
回顾和总结下城教育这些年的工作,所有的改革发展,都源自于不停歇的“创新”。可以说,下城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取得的成果来自于创新。
在新形势下,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关心下,下城教育将继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高举素质教育均衡、全民、优质的大旗,以关爱学生、尊重生命为根本指向,走轻负高质的康庄大道,走创新路,干创新事,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似春水中轻盈的艨艟巨舰,一路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