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我在这里起飞
· 墓 柳
· 歌唱祖国的
三个片断
· 桂·花·赋
· 陈嘉庚的“两顿饭”
· 沐浴在
十月的阳光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歌唱祖国的
三个片断

□魏海玲
  10年前的8月,走出校门的我分配到了工厂。恰巧厂里组织迎国庆歌咏比赛,我被所在车间选中,与30多位师傅一道利用工余时间练习。记得当时我们选了3首歌,其中一首就是《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旋律,我们大多耳熟能详,只是记不准歌词,组织练唱的女工委员是个热心而又认真的人,她将每首歌的词曲油印了发给我们,供我们练习。每次练习前,我们总是三三两两地坐在那里聊天。女工委员看到我们散漫的样子,不急不火,一个人坐在那里独唱,慢慢地就有人附和,后来大家都自觉地站起来情不自禁地合唱起来,而每次女工委员唱的都是这首《歌唱祖国》。她说她喜欢这首歌,这首歌很有力量,唱着觉得自豪。不知是不是受她影响,不知不觉地我们也开始喜欢哼唱这首歌,甚至不是在特定的练唱时间。有时,在上零点班最疲乏的时候,我们就会大声唱这首歌,越唱越兴奋,困意全无。在那次歌咏比赛上,我们如愿以偿,捧回了第一名的奖状,别人都说我们选的歌好。

  后来,我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要求我与同事负责每年元旦、国庆升旗的音响工作,而这首《歌唱祖国》是必不可少的。每次翻录这首歌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心里觉得既亲切又温暖。有一次,同事也加入进来,我们边工作边歌唱,十分投入。后来,同事说她会唱英文的《歌唱祖国》。在大学里,她的一位喜欢音乐的英语教授把这首歌译成了英文让他们演唱。她抑制不住激动,给我唱了一遍,“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想不到优美的中文歌词译成英文后依旧琅琅上口,悠扬动听,而那豪迈的气势却丝毫未减。听着同事的诉说,我想像着满头华发的教授与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共同高歌的豪情,禁不住心驰神往。是怎样的激情促使老教授将这首歌曲译成另一种语言呢?这首歌恐怕也是他心头萦绕的珍爱吧!

  上个周末,我路过小学门口,见三五成群的孩童捧着纸页边走边唱,唱的就是这首《歌唱祖国》。稚气的声音使这首歌别具韵味。“啪”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击中了胸膛,我呆呆地站着,听歌声渐行渐远。几天后,邻居家10岁的男孩跑来问我:“阿姨,你会唱《歌唱祖国》吗?”“会。”我说。他告诉我,学校教了这首歌,还说这首歌与其他流行歌曲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我问。“反正不一样。”男孩犹豫着,像是在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我觉得唱这首歌浑身都有劲,什么都不怕了。”我笑,这就是那个词———豪迈。那天下午,10岁的男孩为我演唱了这首《歌唱祖国》。他唱得认真而专注,眼睛亮晶晶的,脸上的表情却是孩子少有的严肃。

  有一首歌,父辈们唱过,我们唱过,现在,我们的孩子在唱;有一首歌,在几代人的心中流淌,这让我感到踏实而幸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歌唱祖国的
三个片断
□魏海玲 2007-10-26 浙江日报000152007-10-26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