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际要闻
3  4  
PDF 版
· 反对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
· 大师的“表面文章”
· 他的琴声如此美妙
· 本·拉丹藏在城市中
· 美国儿童政治书纷纷出炉
· 俄宇航员首次没带“太空枪”
· 国际快讯
· 世界首辆混合动力列车试车
· 土卫八“阴阳脸”之谜揭晓
· 他把“表面现象”研究得很透彻
· 资助伽利略计划
欧盟未能达成一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铁为什么会生锈?汽车中的催化剂如何工作?南极臭氧层如何被破坏?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埃特尔的研究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他把“表面现象”研究得很透彻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物质的两相之间密切接触的过渡区称为界面,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或表面现象,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其研究成果时表示,埃特尔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燃料电池和汽车中的催化剂如何工作”、“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如何被破坏”等问题。

  当天恰逢71岁生日的埃特尔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埃特尔对媒体描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这份生日大礼让埃特尔感到很意外。他说:“我当然知道我是候选人。但物理奖颁给了一名德国人,所以我以为化学奖不会发给我了。”

  埃特尔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涯在慕尼黑技术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

  从1973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至2004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家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埃特尔是1988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位德国人。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际要闻 00004 他把“表面现象”研究得很透彻 2007-10-11 48256F32002924A648257370004AA685[A0-新华社记者≈B1-顾周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