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七星缸竟成了游客的“健身器”
· 13万元药品送给最需要的人
· 中秋节节味越来越淡了吗
· 娇嫩的花朵更应远离暴力
· 刘霆做得到,我们也能做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秋节节味越来越淡了吗
——三代人关于中秋节的对话
记者 徐园 见习记者 张丹丹 实习生 张力
  一样的中秋节,不一样的记忆。有人说中秋节节味越来越淡了,有人说中秋节因为高价月饼的炒作越来越变了味,也有人依然期盼着中秋节与父母、子女团聚。今年中秋节前夕,本报邀请了生于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80年代的三位市民代表来谈论中秋节。

  他们是: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民俗学专家 顾希佳(上世纪40年代出生)

  华润万家超市华东区市场部 杨冠美(上世纪60年代出生)

  宁波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 杨心珉(上世纪80年代出生)

  

  主持人:你一般怎么过中秋节,它对你有什么意义?

  杨冠美:每年中秋节我们全家都会一起过,如果说对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女儿的生日恰巧就是中秋节。以前,父母不和我们住在一起,中秋那天下班后,我们一家三口便会带一点菜,赶去父母家,饭后的甜点就是一块月饼,全家人一起吃。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和他们住在一起,今年中秋,我会特别准备几个小菜,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个饭。

  顾希佳: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他们工作忙,中秋节通常都不能回家。这么多年来,我也已经习惯和老伴一起过节了。不过,我的印象中,我们家的中秋节一直都是很平静的,一般家人一起吃顿饭,在外面散步,赏赏月、看看桂花就过去了。全家人从来没有特意为中秋节准备礼物、节目什么的。

  杨心珉:我可能和同龄人不太一样,我喜欢穿长袍马褂,热爱古钱收藏。到中秋这一天,我会吃一点月饼,纪念中秋节。如果可以看见月亮的话,我会找个露天的位子,然后喝点白酒,赏赏圆月,然后就会想起古代人,比如李白、嵇康等人都是怎么过的呢,呵呵。我觉得中秋节是最有古典味道的节日,平时难得碰到这么一个思古的时候。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觉得中秋节越来越淡了,你是怎么看的?

  杨心珉:现在过节的气氛淡了很多,热闹的是天价月饼等的炒作。原因是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文化和传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了,许多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习俗被商业活动掩盖了光辉,成了没有灵魂的形式。

  杨冠美:我是做零售业的,这几年从月饼销售来看,中秋节的确有越来越淡的趋势。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这些年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像我小的时候,能吃上广式月饼是不得了的事情,现在的小孩子已经没有这种期盼了,而老年人更关注健康,不会多吃过甜过腻的食品。此外,在中秋节的消费方面,人们有越来越理性的趋向。

  顾希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前,因此团圆的次数反而不如古人那么频繁。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没有以往那么的坚固,容易淡化相互之间的感情。不同于端午节的龙舟赛、清明节的扫墓、元宵节的灯节,中秋没有明确的载体,仅仅是赏月,因此,看起来是平静的。

  但是平静并不代表冷淡,中国人并不会像西方人一样狂欢,但内心的感情始终是存在的,中秋节从来没有因为不热闹而被淡忘。与西方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不够热闹,但这就是我们民族内敛的特性。

  主持人:不可否认,很多年轻人更喜欢过洋节。怎样让中秋节在文化意义上“热”起来,让这个传统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呢?

  顾希佳:现在年轻人偏爱洋节,一方面与年轻人活泼的性格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淡化有关。这种现状的形成经过了数十年,要提高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得需要几十年,急不得。

  杨冠美:以往中秋节我们都会搞一些促销活动,以后会越来越重视挖掘节日内涵,进行氛围的营造。比如中秋节那天,超市会准备一个很大的月饼,等着大家一起来分享,让大家记住这个节日。今年,我们还做了棵很大的许愿“树”,中秋节后我们还将联合学校进行月饼盒回收活动,给这个节日注入节能环保的因素。

  杨心珉: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团圆,所以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和月饼,一起赏月了。中秋节就像是一个有主题的全民互动活动。如果给中秋节注入一些时尚的内涵,相信年轻人会更喜欢这个节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2 中秋节节味越来越淡了吗 记者 徐园 见习记者 张丹丹 实习生 张力 2007-9-24 48256F32002924A64825735E00123B4A[A1-徐园≈A1-张丹丹≈A5-张力≈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