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道路是公共的,应把路权还公众
· 上海制定“步行交通规划”
· 首批“流域限批”解限名单
· 女足世界杯中国队无缘四强
· 14号热带风暴生成
· 龙脊梯田灯光夜景
· 全国最大的假茅台
酒案在新疆查获
· 扶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 我国发现一颗新彗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整编
· 内蒙古森林火灾
已被全部控制
· 我国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 第一阶段订票不付款可能
导致其之后无法订购奥运门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道路是公共的,应把路权还公众
专家指出,“无车日”不是一日的热闹,而是要形成一种“无车思维”
  9月22日,“无车日”,全国100多个城市,活动蔚为壮观,社会舆论声势浩大,个中积极意义被充分解读。怎样赋予“无车日”更切实更久远的“意义”?

  “无车日”,需坚持

  上午11时许,上海市淮海中路,02路公交车司机老杨踩着油门畅快地说:“通!畅!难得能在淮海路上开得这么轻松。真希望天天都是‘无车日’!”

  22日,上海划定了三个“无车”区域:南京路、淮海路两条繁华的商业街,以及紧邻上海金融中心的小陆家嘴区域。

  一日之变,人们感同身受,随之而来的是期盼。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陈小鸿认为,“无车日”不是应景的任务,如果运动式地热闹一番之后一切照旧,那就背离了“无车日”求“变”的本意。

  公交优先,不仅“一日”

  记者走访上海三个“无车”区域发现,道路固然大为畅通,但沿线的地铁变挤了。

  “无车日”某种意义上是“公交日”。然而,目前许多人出行不利用公交工具。上海市交通局局长李文辉坦言,这些年,上海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鼓励“公交优先”,但目前上海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利用公交的仍只占22%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60%的公交出行比例相差甚远。

  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陆锡明说,延续“无车日”理念并非一日之功,政府在规划和设计上要做很多。有的城市规划缺乏民本意识,道路设计图气派;有的城市“道路越拓越宽,小车列阵蜗行”的现象随处可见。

  上海市交通局副局长五一说,如果百姓坐公交能够就近乘、很快达、坐得舒适、价格实惠,那么,不需要政府“推动”,老百姓自然被吸引。

  维护“公共路权”

  “无车日”的景象,牵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道路,是谁的?

  现实中,一些决策者为了提高车速,片面强调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由此,自行车道被不断压缩,行人过马路,也成了与车辆较量的危险游戏。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家杨晓光指出,上述情况折射出当前社会观念中的某种“轿子文化”,一些人认为豪华车高人一等,一些公务车成了不用遵守信号灯的“霸王车”。

  上海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认为,道路是公共空间,首先是属于公众的,路权不是“私权”。

  邓伟志说,“无车”不是要让时代倒退,而是要让社会逐渐形成“无车思维”,一种“路权公为先”的观念。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形成“放大公众,限制小众”的路权观念,这是“无车日”的根本意义所在。

  高路

  (据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道路是公共的,应把路权还公众 2007-9-24 48256F32002924A64825735F00492F1D[A0-新华社记者≈B1-顾国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