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此种行为谈何“艺术”?
· 聚焦浙江“创业创新小康路”
· 要闻简报
· 户口迁移越来越简单了
· 浙江广厦要做好“企业公民”
· 慈溪干群合力共破难题
· “奥普”牵头制定浴霸国标
· 义乌—香港航线10月2日首航
· 百名适龄青年三十八人能上大学
· 社区书记是个“水果痴”
· 感受安静环保的生活
· 倡议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0多年来,他为农民引进了278个水果品种——
社区书记是个“水果痴”
本报记者 黄宏 嵊州市报道组 王洪良
  野生荔枝不仅岭南有,浙江嵊州山里也有,这个“秘密”是嵊州当地一个社区干部发现的。在当地一个农户果园中,记者看到,这株当地俗称为“三赖头”的野生荔枝已被引种,现在开满了白花,即将结果。

  “只要今年引种成功,明年进行嫁接就可以大面积种植。”发现“三赖头”的是嵊州市剡湖街道城隍坊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良福。在嵊州,果农们都知道,张良福是有名的“水果痴”。10多年来,凭着一股“痴劲”,他为当地农民引进了278个水果品种,提供种苗,而且不收分文。

  社区干部爱搞水果引种,有人说他“不务正业”。张良福却乐在其中:“只要农民增收,我就高兴。”

  张良福痴迷水果源自于多年前的一个教训:数年前,甘霖镇路西村村民搞了一个无花果基地,结果无花果没有结果,果农损失惨重。当时张良福正好是这个镇的乡镇干部,这让他领悟到:“农民要多赚点钱,就要靠好品种。”

  那次引种失败之后两年,调到外镇工作的张良福看到一篇介绍无花果的文章。他立即去信求教,人家热情回答,还介绍了栽培技术,寄来了一些优质种子,结果获得成功。现在,这个村已经种植了300多亩无花果,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从此以后,张良福就成了“水果痴”,只要知道哪里有新品种,他心里就“痒”得要命,非要搞到手不可。

  为了收集信息,他自费订了很多报纸和杂志;为了弄清楚水果品种适不适合嵊州气候,每天早上他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测量当天的温度和湿度;他还跋山涉水,寻找当地深山中有经济价值的野果……

  引种新品种水果并不容易,尤其是稀有品种,更难搞到手,平时张良福不大求人,这时脸皮会“厚”得出奇。6年前,他打听到山西有一种钙果,味道好,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他向山西农业大学的一位李姓教授打听,李教授表示无可奉告。张良福不愿放弃, “厚”着脸皮求李教授。5年的“苦苦追求”,最终打动了李教授。去年,张良福终于以每棵50元的价格买了10棵钙果秧苗。“今年,10棵钙果树全部结果了,市场上能卖到每公斤40元。”张良福高兴地说。

  在嵊州,引种水果的人并不少,他们大多为了卖苗和卖技术挣钱。相比之下,张良福很“另类”。他没有建水果基地,每引一只新品种,就拿到农户那里试种,这些农户往往家庭条件比较差。10多年来,为引种张良福花掉了4万多元,没收到一分钱的回报,反倒是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每个周末,他忙着上门指导农户剪枝、拉枝、嫁接。

  “农户在接受服务前,我会提要求。”张良福说,这个要求就是:一旦试种成功,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时,要免费向其他农民提供种苗、种子。

  因为两个儿子结婚,村民高昌华背了十万元的债,张良福为他引种浙江大学新开发的脐橙,每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甘霖镇东庄村村民过岩法种了张良福提供的黄花梨,每年收入万元以上。62岁的过岩法高兴地说,张良福的树是“养老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社区书记是个“水果痴” 本报记者 黄宏 嵊州市报道组 王洪良 2007-9-17 48256F32002924A6482573370036946A[A1-黄宏≈A5- 王洪良≈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