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见证】俞天旭,桐庐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位于桐君山上的“叶浅予故居”,是叶浅予晚年在故乡生活与创作的地方。故居原称“富春画苑”,依山临水,开窗即景,是一幢青砖白墙的典型江南民宅。在两侧墙上,陈列着叶浅予各个时期的照片,大堂上方悬挂着叶浅予晚年为故乡创作的长卷巨作——《富春山居新图》。整幅画中富春山水与四季胜景尽收眼底,长桥卧波,高坝截流,千峰竞秀,百舸争流。这幅《富春山居新图》长达32米,宽95厘米。如此长卷,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并不多见,或许只有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与陆俨少的《三峡图》可以与之相媲美。
陪同采访的桐庐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俞天旭讲述了叶浅予创作《富春山居新图》的幕后故事——
《富春山居新图》尽管是叶浅予晚年的作品,但却与他早年在故乡的一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1916年,童年的叶浅予入县城紫霄观小学就读,头一年春天学校组织春游去梅城,当时梅城是严州府署所在地,桐庐是其属下一个县,去府城旅行,叶浅予与同学们一样,感到十分兴奋。然而,这一次旅行之所以给叶浅予留下了毕生难忘的记忆,不单是因为旅行中所欣赏到的山水美景,更在于激发起了少年叶浅予为故乡创作一幅富春江山水图的志愿。
当同学们乘游船经过七里泷著名的“严子陵钓台”时,带队的图画老师安排同学记住钓台形势,回去画一幅钓台图。回去以后,有位同学凭记忆很快画好,叶浅予看了,与自己眼中所见景色毫无二致,心里十分佩服。多年以后翻开叶浅予的自传,记者看到关于这一段经历,老人是这样写的:“我心里一直佩服这个同学的手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学得这手本领。1980年,我画《富春山居新图》那个长卷,卷中就有七里泷钓台风光,可以说老笔和童年的心愿对口了!”
俞天旭曾经多次陪同叶浅予外出写生,30年过去了,老人诲人不倦的品德和深厚的绘画功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回忆起1977年5月陪同叶浅予在富春江上写生的情景时,眼中依然情不自禁地闪烁着一种激动:“当时江上一片春光,远山连绵起伏,江面上筏子一个连着一个由远及近驶过,舵手正使劲操控着杉木制成的橹舵。叶老看着这番景象,目光专注,嗖嗖嗖几笔,撑舵人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著名诗人艾青曾经写过这样的诗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正是因为叶浅予对故乡土地有着这种“深沉的爱”,才激发他创作出了《富春山居新图》,正像他在创作后记中所写到的:“是富春江水哺育了我,要把它画出来,抒发我对故乡大地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