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回迁户里并不都是穷人,住商品楼的也并非就是富人。但是围绕回迁房管理出的这一道又一道难题,在提醒人们,要正视当前社会中因收入差异而导致的居住区越来越割裂的现象。
居住形态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杭州的天井,都是一种不同社会阶层混合居住的生活形态,也造就了一种复杂而有人情味和生命力的邻里关系。而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改造,开发商的商业运作,现代城市的居住形态被一次又一次重新洗牌,这种地理上的界限已经造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形态,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津津乐道“富人区”和“穷人区”。伴随这种社会心理而生的社会隔阂是非常可怕的。
有专家说,贫富差距,是任何社会都会面临的现实,这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贫富隔阂”,也就是贫富人群间缺少沟通交往,生活在各自封闭的圈子里。法国就曾由于“富人区”与“廉租区”泾渭分明,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城市骚乱。由于缺乏沟通,富人不敢到“廉租区”来,也不对穷人进行帮助,而廉租区的人也仇视富人,往往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
虽然,收入不同造成的地理上的分割状态,全世界都存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但是,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反思,开始积极探索不同人群混居的可能性。法国政府出台了以“贫富混居”为主要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计划”,让不同社会层次的住宅掺杂在一起。英国出台政策,要求每一个住宅小区必须建造包括一定比例的、总价在6万英镑以下的低成本、小户型住房。北京市规划委也提出,今后三环外的不在政府土地储备控制区内的普通商品房项目,必须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两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