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学堂”开课
· 秋收起义纪念馆改版亮相
· “倒扁红衫军”再上台北街头
· 最大的幸福
就是理解了爷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温家宝总理与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
  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

  来自新疆的刘珍一同学告诉总理,自己报考免费师范生,是受了做教师的奶奶和中学老师的影响。“我们那里缺少优秀教师。我学成后,一定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听到她的话,温总理点了点头说:“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来自陕西华县的潘斐同学告诉总理,村子里许多孩子本该上学,却辍学外出打工,自己对此十分担心。

  听到这里,总理放下手中的笔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总理讲述了他在基层看到的贫困家庭孩子渴望上学的情景,深情地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来自云南的王冀萍同学生活在城市,但一次到临沧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参观的经历让她受到极大的震撼。她说:“那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是师范毕业,其他都是高年级的孩子留校教书。我选择师范,就是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理点了点头,对她的选择表示赞许。他说:“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知识。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融在了血液里,并推向整个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寄语。”

  郭建富老师在发言中表示,目前许多农村教师的收入不高,生活困难,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温总理接过这一话题说:“办教育要用心力,还要用财力,两者不可偏废。今后,无论是国家,还是教育部门,都要用更大的心力、用更多的财力,保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获得成功。近年来,教师待遇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不均衡。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教师收入较低。对此,政府要给予关注,财政要给予支持。”

  从北师大毕业近50年、从未离开过讲台的王炳照老师建议,师范教育要办出特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温总理听后说:“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为此,师范教育必须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

  最后,温家宝动情地对大家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你们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2007-9-10 48256F32002924A6482573510046FF8C[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