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宁退围墙近十米 不拆群众一间房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 采取根本性措施确保观潮安全
· 胡锦涛分晤四国领导人
· 争做奥运
助威小冠军
· 切实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 台湾宜兰以东海域
发生6.3级地震
· “被学生爱,很幸福”
· 所有食品合理期限内允许无理由退换货
· 陈德荣任嘉兴市委书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4年为学生写下15万字的个性化寄语,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浙江工商大学辅导员邹健用爱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被学生爱,很幸福”
本报记者 张冬素
  “邹妈,我找到工作了! ”“邹妈,有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了” ……尽管已毕业离校,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2003级的同学还像在学校时一样,有什么事,总习惯给他们的“邹妈”发个短信。

  其实,被同学们喊为“邹妈”的是今年才刚到而立之年的年轻教师——辅导员邹健,只比学生大六七岁。同学们开始这么叫她时,“邹妈”还没有结婚,但学生喊得自然,邹老师听得亲切。

  4年里,学生发给“邹妈”的重要短信记了整整两大本,写给她的信也有800多封;而“邹妈”为学生写下的个性化寄语有15万字。翻看着学生的一条条短信和自己写下的一封封寄语,刚刚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高校辅导员称号的邹健向记者谈起4年的辅导员历程,谈起她的一个个“孩子”。

  每个学生对家长来说都是100%

  刚参加工作,就担任6个班244名学生的辅导员,邹健感觉有些累。但她说:“每个学生对我来说是1/244,但对家长来说是100%,我要尽可能关心每一位学生。”

  244个学生,和每个学生谈一分钟,就要4个多小时。做辅导员4年,邹健与学生同吃同住,几乎没有准时下班的概念。即使在有了身孕后也是如此。在女儿出生前一天她还在工作,代表组织与10位新党员谈话,由于太累了没有注意到身体的异样,第二天才发现肚子里的宝宝不动了。离预产期还有十几天、本来只想去医院做个常规检查的她被迅速推上手术台,实施了紧急剖腹产手术。原来胎儿被脐带绕颈3周,医生事后告诉她:“如果再晚来几小时,你就做不成妈妈了。”

  邹健的手机里,储存最多的是学生的号码。同学们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会打电话向她求助;心里有什么困惑,也要发短信向她倾诉。每次接到学生的电话、短信,邹健都会及时回复,哪怕是深夜或是凌晨,从不觉得麻烦。她把学生的重要短信记在本子上,4年,记满了两大本。

  给学生写下15万字“新春寄语”

  “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闪亮的星。可是有些同学却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潜力,我要告诉他们:你可以做得更棒。”每年寒假,邹健都要花上一个月时间为每位学生写个性化评语,以“新春寄语”的形式寄给他们。为了赶上与成绩单一起寄给学生,那段时间,她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钟。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你想,考研深造是你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天分,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回报。”“保存你的上进之心,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地来。”邹健给学生写的寄语,有肯定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的,有给学生鼓劲的,也有含蓄地指出不足的。

  读着“邹妈”寄语,同学们感到了一种信任,一股力量。一位同学发短信说:“我非常感谢你的信,我也很喜欢你的微笑,因为我能从中感觉到温暖和力量。”一位家长特意给她寄来一封感谢信:“孩子有您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健康成长。”

  在学生人生的十字路口当好引路人

  邹健经常说,服务好学生是最低的要求,辅导员要在学生人生的十字路口,引导好他们。邹健给自己的工作定了个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职业取向。

  有位学生进入大学后一直不安心,想去退学重考,因为他第一志愿未被重点大学录取。邹健通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很有思想又善于学习,她就借书给他看,鼓励他报考重点大学研究生。在邹健引导下,这位学生重新树立了信心,毕业时被国外5所知名高校同时录取读研。今年8月,他在上飞机去瑞典留学前,把新的联系方式发短信告诉了邹健。

  邹健经常鼓励学生要敢想敢做,从大一起,就帮学生树立起目标。大学4年,邹健所带的244名学生,无一考试作弊记录。他们入学的时候,学院只有几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但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有39人考上研究生,23人考取公务员。谈起学生的成绩,就像谈她刚满8个月的女儿,邹健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非常感谢妈妈的关心!”今年母亲节,邹健的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表达着对“邹妈”培育的感激之情。阅读着这些短信,邹健很欣慰。她说:“被学生爱,很幸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被学生爱,很幸福” 本报记者 张冬素 2007-9-8 48256F32002924A64825734E0006AA62[A1-张冬素≈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