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养老样本
· 金土红:
种种田,一年还有四五千
· 徐月星:
发财归来热心公益
· 让第一代
农民工
老有所养
· 何哲明:
儿子想建房,他又操旧业
· 洪 昌:
工伤致残,需扶持
· 楼兴银:
这样的调查早该做
· 楼洪星:
请回去当老师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洪 昌:
工伤致残,需扶持

  今年70多岁的洪昌,在20年前到外地的一次造桥施工中,一条腿被塌下来的石块压断了。当建筑队的兄弟撬开石头,把他拉出来的时候,他人早昏过去了。后来,抬到医院进行抢救,那条腿还是没保住。

  当时一个小建筑队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大部分给他付了医疗费,包工头已经算是尽了力。当把拄着拐杖的洪昌送回家后,也就没给他什么经济补偿。那几年,他靠一条腿撑起的五口之家生活很困难,乡亲和村里也经常帮他一把。后来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成家立业了后,日子才好过一点。现在他和老伴的养老也就靠三个子女。

  据我们调查,在城东街道和堂村,较苦的,就是像洪昌这样因工伤致残的几个,因为在那时,工伤赔偿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像现在这样,赔偿的时候能把你以后的生活费用也计算进去了。那个时候,伤看好了就回家。这些因工致残的人回家后,日子可想而知,村里最困难的就是这些人家。不过,现在各级政府都有扶持困难户的各项政策,村里和乡里都会多多少少照顾些。

  村党总支楼兴银书记告诉记者,当年他们一起出去做泥工、木工的乡亲,至少有上百人。现在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了,最小的也50多岁了。以前,他们出去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回家,就依靠子女。

  子女也在家的,老人有点病痛什么的,在身边就可以及时照顾到,平时也衣食无忧。有些身体好一点的,日子过得就好许多,在家里种点小菜卖卖,手头就活络些。那些子女在外面的,每个月会寄一两百元生活费,他们则帮子女在家带带小孩,累一点,但日子也还过得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洪 昌:
工伤致残,需扶持
2007-9-6 浙江日报000132007-09-06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