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逐村“搭脉” 单方“下药”
· 赵洪祝会见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 大学生“村官”有了“导师”
· 新工艺使低档珍珠升值百倍
· “办好‘农家乐’,奥妙真不少”
· 一千多套军训服赠民工
· 考篆刻 入名社
· 艾滋病疫苗试验在南非取得进展
· 美一公司研发“会飞的汽车”
· 抓好党的建设,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 女足志愿者集体亮相
· 农居规划很难“走”下图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宁波江北区推出“导师帮扶制”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大学生“村官”有了“导师”
  本报讯 (记者 李月红 江北区报道组 陈海波)“多亏了‘导师’的帮助,我的工作很快上手了。”近日,结束挂职锻炼后,刚被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聘任的朱飞群,在五湖村开始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

  江北区从去年开始相继为部分农村配备了一批大学生“村官”。上任不久,面对社会角色的急速转型,不少大学生“村官”反映由于阅历较浅、乡情生疏,一时很难适应农村基层工作。今年6月,该区在慈城镇尝试实施三级“导师帮扶制”,为该镇31名大学生“村官”配备了93名“导师”。由镇服务站抽出人手每周一次指导他们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惠农政策,各村村支书辅导他们处理农村实际工作问题。同时,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镇相关科室还派出专业对口的负责人,在开展重要工作协调、处置突发事件时,都把“徒弟”带在身边。

  有了“导师”,大学生们“入乡随俗”的适应能力强多了。杨波是金沙村的“村官”, 上任没几天,在山林延包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他提出合同签订可由代表联片到户进行,但由于时值农忙,这个建议当场被一些村民代表婉拒了。“导师”村支书陈哲立即向村民解释了这一做法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使这些村民代表转变了态度,山林延包工作得以如期完成。“农村有其特有的社情民意,做任何工作都要尊重农村实际,村民们才信你。”杨波有了深刻的体会。目前,他在村里建起的平安促进会,吸引了全区110个村前来取经。

  熟悉了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的创新思维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活力。三勤村的大学生“村官”结合实际,完善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方面的制度。半浦村的吴宁则写出了本村历史文化名村的调研报告,引起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的重视,正作为“名村保护开发”项目进行论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大学生“村官”有了“导师” 2007-9-2 48256F32002924A6482573490048AC16[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