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浙江国土
3  4  
PDF 版
· 保护耕地 路在何方?
·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办事窗口“微笑服务”在全市推广
· 仙居县国土资源局
中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
· 温岭打响闲置土地清理仗
· 像城里人一样享受都市化生活
· 开化县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用地有妙招
· 三门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
· 杭州市宅基地整理成效显著
· 宁波大榭开发区
努力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保护耕地 路在何方?
——与衢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建华一席谈
  日前,省政府对全省11个地市2006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验收时,对衢州市政府等先进单位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有人不禁要问:在耕地保护方面,衢州市究竟有何“绝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程赶往衢州,与衢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建华进行了一席谈。

  高举耕地保护旗帜不动摇

  问:王局,你好。近年来,衢州市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全省各市第一,请谈谈你们的经验好吗?

  答:最近几年,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处于一个高峰期,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突出。在国家严格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我市高举耕地保护旗帜不动摇,坚持保护、开发、节约并举,切实保护耕地。

  一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以制促保。根据国家《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33号令)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市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浙政办发[2006]32号)等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衢州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每年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基层;年中,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提出措施;年末,按考核办法进行严格考核,表彰先进。

  二是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以建促保。目前,我市207万亩基本农田的保护责任书已基本落实到位,全市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档案资料齐全,并在保护区的交通沿线明显位置和村镇周边建立保护标志。全市所有基本农田已建立地块登记表,并全部落实到地块、图件,做到图、表、实地一致。各地切实做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对一般项目选址涉及基本农田,明确要求另行选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则严格按程序报批,切实做好补划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下降。

  三是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以查促保。在各单位组织自查的基础上,我局牵头对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抽查。在检查中,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使检查成为保护基本农田的大宣传、大发动的过程。通过检查,准确掌握了全市基本农田利用和变化情况,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

  向低丘缓坡要土地

  问:2005年省政府专门在衢州召开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现场会,请问衢州是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的?

  答:低丘缓坡是我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更是我市土地资源的优势。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后期,为增加耕地,扩大农业生产,解决温饱,我市就分别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黄土丘陵开发。省政府作出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的决策,对于突破我省土地要素制约,确保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政府召开现场会后,我市更加重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推进。

  一是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结合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对全市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十一五”规划、生产要素配置计划等,编制了“十一五”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开发计划。

  二是制订政策,加大投入。由于多年的开发,现有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难度明显加大。为确保开发项目质量,我市制订了一系列土地开发政策,包括足额提取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5%作为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落实造田造地专项资金,特别是规定了土地资源指标调剂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市、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指标调剂资金和代建标准农田指标调剂资金的60%以上必须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代造耕地指标调剂资金的80%以上必须专项用于低丘缓坡开发耕地项目;代保基本农田指标调剂资金的60%专项用于园地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项目。

  三是健全机制,加快实施。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做到“四优先”:即坡度较缓的优先、水利交通条件便利的优先、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面积大的区块优先。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实行项目建设公开招投标制度,纪检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阳光操作”;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按照上级规定的要求,由国土会同农业、水利、财政、农办、林业等部门组织验收;实行大项目决算审计制度,加强项目后期管理;实行项目实施社会监督制度,聘请老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加强现场监管。

  今年上半年,我市垦造耕地已立项119个,面积14749亩;已开工项目为42个,已开工面积7861亩。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

  问:除了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你局还有其他“动作”吗?

  答:我市十分重视基本农田建设,至2006年底,已累计开展土地整理139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04.5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1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07年,全市已批准土地整理项目233个,面积33.41万亩,其中标准农田建设24.77万亩,计划新增耕地4.36万亩。其中,已经省厅复合项目7个,面积1.99万亩,新增耕地0.18万亩,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0.13万亩。我市还与杭州、宁波等地达成资源与产业合作,实现了双赢。

  在建设用地复垦方面,2007年,我市下达给各县(市、区)建设用地复垦计划面积为2000亩。针对今年用地指标紧缺的情况,我市各地加大了建设用地复垦和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力度,并确定柯城区九华乡大坑自然村等13个村为宅基地整理示范村。1至6月份,全市共批准建设用地复垦和农村宅基地整理项目62个,涉及整理复垦面积5327亩,计划新增耕地5123亩。目前,已有26个项目开工,面积为1723亩,其中宅基地面积1324亩。

  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厅统一部署,我市还开展了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专项检查工作,完成自查项目108项,项目区面积585.3358公顷,复垦新增耕地474.2616公顷。通过县自查、市抽查、省交叉检查,充分了解各项目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

  全面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问:除了加快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你们还从哪几方面入手切实保护耕地?

  答:为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后备资源的同时,我市积极挖掘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转变思维观念,树立科学的用地观。大力提倡依法用地、科学用地、节约用地、惜土如金的新理念,引导和帮助各级领导更新观点,破除外延扩张、粗放用地、重增量轻存量的旧观念,为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奠定基础。

  二是转变用地方式,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平台。核心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存量地搞好招商引资。通过“挤”(提高投资强度)、“转”(利用废弃用地)、“租”(租赁闲置用房)、“换”(动员原有用地者退出暂时无力建设的土地)4项措施,“腾笼换鸟”让地生“金”。今年1至6月份,我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00亩,占总用地的23.32%,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有效地缓解了工业企业用地的压力。

  三是转变管理方式,提升集约用地的管理能力。优化了工业发展空间规划,着力解决布局关,对市区乡镇功能区进行重新调整布局,建立市区和五个经济强镇的“1+5”工业空间发展布局。加强了项目把关,市政府建立了由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组成的建设项目决策咨询组,全面实施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在认真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证符合产业政策、投入产出率高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用地。去年全市因环保、产业政策及空间布局等原因否决项目85个,核减投资24亿元、核减用地1500多亩。落实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将工业项目投资决策咨询制度与工业用地招拍挂相结合,提出了工业用地供地管理新机制,并建立工业用地供后复核验收制度,同时加强土地供应的跟踪管理,加大对闲置土地查处力度。

  (郏恬甜 周金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16 保护耕地 路在何方? 2007-8-30 浙江日报000162007-08-30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