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嘉兴资讯
3  
PDF 版
· 桐乡建立平安维稳工作会商机制
· 不仅卖黄酒,而且卖品牌、卖文化
·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 海宁清水河道建设成效显著
· 昔日海岛神医 今日内科专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 吴云达
  今年是嘉兴经济开发区建区15周年。15年来,开发区从城郊开始起步,依托母城基础,发挥自身优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历了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等方面,有力地发挥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开发区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一些深层次问题加速凸现,成为制约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当前,开发区发展的环境、承载的使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在转型阶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要求,围绕“打造开放新平台、建设和谐新城区”的工作主线,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功能创新,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雄厚、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坚持聚集与聚合同步推进,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顺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城市型开发区的独特优势,按照“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群”的要求,在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进的承载区。

  实施制造业集群战略。围绕以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等为特色的机电产业群,深化产业链招商,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及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吸引上下游企业进入,产生雁阵效应,达到1+1>2的聚合效应。特别是加快向产业链上游环节发展,吸引跨国公司在开发区设立销售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促进制造业从下游低端简单加工装配向上游高端核心研发延伸,增强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开发区外资企业聚集度高的优势,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做好信息、政策等服务。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品升级,力争每年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占比达到30%以上,做到既集约利用土地、又做大做强企业。

  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围绕建设嘉兴商务中心——运河新区,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发挥优势,创造特色。加快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元一柏庄、颐高数码城、商检大楼、丝绸公司总部等项目进展,大力发展商务办公、现代商贸、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立足于服务大嘉兴和区内企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贸易流通、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休闲、餐饮娱乐、商业零售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马家浜生态园区和友谊街异国风情特色街区、塘汇老街等“一园二街”的改造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强化集约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以发展潜力、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评价为考量标准,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的产业。按照开发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积极探索通过“腾笼换鸟”、产业梯度转移等方式,引导外资、民资投向机电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等领域,推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善集约、高效的用地机制,提高供地门槛,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发展立体工厂、楼宇经济,提高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创新政策环境。针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围绕推进企业聚集和产业聚合,加强政策研究,推进体制创新,用好用足上级政策。注重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产业政策的研究创新,制定完善三产发展、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各项激励措施,形成政策“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

  坚持引资与引智同步推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并重,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着力打造引进项目与自主创新互动的示范区,不断扩大经济、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开放。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按照“招商选资、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深化“二三产并举、产业链招商、大项目引领”的招商策略,全力抓好龙头型龙头和跨国公司、著名民营企业的招商,把有限的资源向大项目、好项目、成熟度高的项目倾斜,力争在引进大、高、新项目有新突破,提高引进项目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户,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促扩张。特别是针对目前审批环节多、速度慢的情况,强化项目推进服务,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破解制约因素,加快项目进展,以项目推进拉动投资增长,以有效投入积蓄发展后劲。深化项目储备分析机制,将计划推出的商业房地产、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和重点发展的制造业项目汇编成册,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强化整体招商推介,形成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实施一批的中长期项目推进机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高新区软件园规划建设,确保年内启动占地100亩的一期工程,重点发展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等产业,着力打造浙江省软件外包基地和嵌入式软件研发中心。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设计和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运用步伐,鼓励和引导区内外资企业建立本土化的科技团队和科研机构,培育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优势企业成长梯队,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使区域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打造人才资源高地。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模式,努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人才环境。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市场。依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秀水经济专修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快建设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输送基地,确保北京大学软微学院实训基地年内开始招生。提升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嘉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发中心等优势,加快运河新区、软件园、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建设,积极引进各类创业服务机构,推行招才引智柔性模式,吸引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来区投资创业,以人才国际化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加大对劳务输入的组织和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国际经贸、专业技术、经营管理、高级技工等各类人才,吸引生产、技术、管理骨干人才进区,提高人才资源的规模与质量。

  坚持建区与兴城同步推进,提升城市新区品位

  嘉兴经济开发区作为嘉兴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成为推进嘉兴工业化、城市化的载体和平台,更要承担重要的城市功能,必须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推进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空间布局与社会形态相融的先行区。

  完善城市规划。按照嘉兴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空间布局,尽快完成以“一心、二轴、三片区、五绿廊”为架构的开发区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完善姚家荡综合配套区控制性规划、东北新区工业示范区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开发区主要出入口地段景观整治与建设规划设计等专项规划,以超前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在功能规划、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方面体现一流的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在全力加快运河新区基础设施、嘉桐大道、东北工业区景观改造等十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研究谋划一批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快启动三环路、昌盛路延伸段、万国路延伸段等主干路网规划建设,拉开开发区发展的整体框架,优化功能布局,增强承载能力。同时,有序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既要规划建设一批品质高、冲击力强的标志性建筑,又要完善一批融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城市小品和公建配套,多出精品力作,彰显区域特色,形成与现代化新城区地位功能相称的城市形象。

  完善城市管理。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五城联创为抓手,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大环境改造和整治力度,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营造美化、亮化、洁化、绿化和管理有序的城市环境。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社会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套。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建设,大力倡导和谐文化,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激发社会活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架构,深化体制创新,严格依法行政,着力构建具有开发区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精干、高效的管理和运作机制。

  (作者系嘉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16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2007-8-28 浙江日报000162007-08-28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