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养猪大户就要担起保障供应的责任”
· 温州8家民企
组建私募股权基金
· 新型垃圾车穿街走巷
· 美出现15年来
最严重的房价下跌
· 炒股工具的“牛皮”吹大了
· 京沪快线为何“欲速不达”
· 售后服务,能否多点人情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京沪快线为何“欲速不达”
  曾经一度下跌的京沪航线票价近来再次“升温”:9月中旬前,旅客已买不到该航线7折以下的低价票。是“价格联盟”再现?还是旺季正常反弹?本月6日正式试运营以来,京沪空中快线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疑问。

  好事遭遇一波三折

  为何要开通京沪空中快线?因为该航线上大多数旅客的最大利益诉求是:快捷。

  华东民航管理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李锦高介绍,去年京沪航线的旅客运输量达到418万人次,平均每天的旅客运输量达1.1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惜时如金的商务客。而在运能上,京沪航线每天的航班量已达36个,完全满足快线运营的条件。可见,京沪航线是国内最有可能、最有条件建成“快线”的一条空中走廊,这也符合广大旅客的需求。

  然而,谁也没想到,新生的京沪快线没有迎来掌声,却遭遇“颠簸”。快线试运营首日,以往充斥市场的折扣票忽然一夜间销声匿迹。据悉,为了减少自由签转带来的经济损失,各航空公司之间达成了内部结算协议,即规定一旦旅客要求签转航班,航空公司之间将以较高的折扣进行结算,事实上剥夺了低价折扣票的生存空间,也引发了大多数人对“价格联盟”的质疑。

  此后,虽然管理部门的介入让京沪快线票价一度“跳水”,但不久票价再次回到高位。虽说8月底、9月初是民航的传统旺季,并不能就此认定京沪航线票价上涨是有人在操纵价格。然而,上涨的票价会否从此居高不下?旅客淡季还能不能买到高折扣票?“价格联盟”会不会卷土重来?这些都引发人们新的担忧。

  除了票价外,高峰时段办票柜台不足以及不见好转的航班延误情况,也让京沪航线遭遇“快线不快”的尴尬。

  快线暴露深层次矛盾

  京沪空中快线遭遇一波三折,难道仅仅是因为运营部门准备不足吗?好事多磨的背后,正反映出国内民航业现存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长期以来,国内民航企业的票价政策是混乱无序的。据李锦高介绍,在国外,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执行分时段、多舱位、分批次的票价政策,一般来讲,预订时间越早,票价折扣越大。而在国内,机票定价极为随意,忽高忽低,非常不规范、不科学。此次京沪快线推出后,人们普遍感觉票价波动很大,正是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导致了票价的“过山车现象”。

  有限的空域资源可否扩大,也决定着京沪快线能否越飞越顺。民航专家表示,目前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航班密度已接近饱和,如果不能争取到更多的空域资源,很难降低航班延误率。“这好比是在一条狭窄的单车道上开公交,如果车道不变宽,那投入更多的车辆,非但不能让车流加快,反而有越来越堵的危险。”

  政府意愿如何落地

  京沪空中快线经历着起飞的阵痛,在经济专家眼中,这也是一本鲜活的教材,折射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值得深思。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表示,通过京沪快线事件,不难看出一个简单道理:市场才是调配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任何政策出台都要深思熟虑,权衡再三,找到政府与市场的最佳平衡点,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比如,京沪航线上的各航空公司本来就规模不一、力量不均,他们在市场上的定位不一样,竞争策略也是百花齐放。如今被“捆绑”在一起建设快线,势必影响原有的竞争格局。

  (据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京沪快线为何“欲速不达” 2007-8-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430037807B[B1-刘元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