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IC卡一刷
便知蔬菜“根底”
· 建德农民“热追”基金
· 农民理财需要扶一把
· 浦东104家菜场公示批发价
· 我国公民可组团前往
的国家数量再增6个
· 雨后西湖
格外爽
· 日本回收一次性筷子
生产生物乙醇燃料
· “南翔小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 学做电动车电池的“保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南翔小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小吃类国家级“非遗”
  南翔小笼,是上海人乃至全国家喻户晓并喜欢的美味点心。记者获悉,“南翔小笼制作工艺”已被上海市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工艺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入选名录将于明年公布。如申报成功,南翔小笼将成为我国首个小吃类的国家级“非遗”。

  名闻遐迩的南翔小笼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是以皮薄、馅大、汁多、形美著称于世的包子;又由于其用文火和小笼来蒸制,所以上海人又称其为“南翔小笼包”,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各地都有包子,南翔的小笼包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关键在于它的做工讲究,肉馅精良。据专家初步考证,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馅料用的猪腿精肉都是用手工剁成的,肉馅里还加上肉皮冻。做肉皮冻很讲究,最独特的是不用味精,用隔年老母鸡炖汤,煮肉皮成冻,拌入肉馅,馅里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每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每只加馅3钱,折褶14个以上。出笼时呈半透明状,形如荸荠,小巧玲珑。咬一口南翔小笼,其肉馅里鲜美的汤汁,令人感觉余香在口,回味无穷。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南翔小笼”的手工技艺也在难得的历史机遇中获得了保护和传承,不仅“南翔小笼”的诞生地嘉定区和南翔镇政府正在规范南翔小笼的经营秩序、制作工艺等,黄浦区政府也结合老城隍庙、豫园商城改造多次扩大南翔小笼的经营面积,改善经营环境,以促进“南翔小笼”的进一步发展。小笼馒头做出大品牌,小笼馒头开拓大市场,传统企业注入了现代文化的理念,老字号永续经营,在承继和发扬中进一步拓展。目前,南翔馒头店已经扩展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开设了14家分店,2008年将在德国汉堡开出南翔馒头的第一家欧洲分店。

  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王大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必须要有市场的支撑。南翔小笼要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得在馅料品种、制作标准、产业规模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据文汇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南翔小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8-20 48256F32002924A64825733C0035C0C4[B1-郭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