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深圳试点,
寻找真正的“社工”
· “在深圳,还没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工”
· 37个岗位,每个6万元向社工组织采购
· 什么是“社工”
· 香港社工概况
· 社会领域,政府配置资源也要高效率和低成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深圳,还没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工”

  这一天,31名大学毕业生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狭小的空间甚至放不下一张多余的椅子。

  在这略显简陋的环境中,刘润华鼓舞着学生,“尽管条件还不完备,但是作为先行者,你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刘润华说,“今天是一个里程碑。”

  刘润华曾经作过这样的判断:“在深圳,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工。”在座的31名毕业生现在被谨慎地定义为“准社工”。易松国解释说,他们距离真正社工只差一步——必须通过年底举行的“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面对着青春活力的学生,刘润华从“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开始说起。

  1988年的一份中央政府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概念。从2002年开始,国内一些城市陆续开始尝试建立社工制度。普遍的做法是由政府招聘社工,或者由政府设立社工组织。

  但是,2006年12月,民政部却把“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放在了深圳举行。这次会议被认为启动了社工“职业化”改革的进程。

  刘润华认为,这是一个别有意味的信号。会议召开之前,深圳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社工制度的改革思路。深圳后来之所以成为民政部确定的社工制度的试点城市,毗邻香港成为最大的优势之一。

  “香港的经验对大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刻派人去学习和研究香港的社工制度。”刘润华本人也买了很多书籍,请教了很多专家,“恶补”社工方面的知识。

  深圳最终形成的改革思路是,社工组织以民间化运作,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社工组织的发展,并且鼓励通过竞争提高社工组织的服务质量。这一模式的精髓正是学自香港模式。

  易松国就是香港大学社工专业的博士。在与民政局的接触中,易松国了解到深圳市民政局有意推广“民间运作、政府采购”的模式。“他们向我提出来的时候,我也觉得这个思路可行。”

  易松国说,创办鹏星的目的之一是向全社会推广社工,“社工是一种专业化服务,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之二则是探索“民间运作、政府采购”模式的可持续性,“如果日后社工机构多了,政府万一不购买了,社工组织又将怎么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在深圳,还没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工”
2007-8-20 浙江日报000102007-08-20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