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天马期货公司的客户室里,老刘紧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大豆期货行情。当看到大豆价格走势平稳后,他轻舒了一口气。从铜期货上“走麦城”,到大豆期货上“翻身”,老刘恢复元气整整花了3年时间。
老刘是期市“浙江军团”中的资深投资者,3年来在期市上的沉浮,折射出了许多浙江期货投资者的共同经历。
折戟期铜上了堂风险课
提起3年前的那场期铜“滑铁卢”,老刘感慨地说:“有了那回教训,才知道什么是‘与狼共舞’。”
自2004年初铜价冲击3万元/吨、逼近历史高位起,我省就有不少期铜高手与老刘一样开始了“战略性做空”(即判断未来铜价下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历史持仓数据显示,仅2004年7月中旬到9月下旬这段时间里,“浙江军团”资金时常整体出现在沪铜主力合约空头部位,且持仓量庞大。以2004年7月20日为例,浙江期货公司在沪铜0411合约(即2004年11月交割的合约)的空头持仓排名前20位中占据了4席,分别是浙江永安、浙江良时、浙江天马和浙江新世纪。
然而,2004年10月铜价一举冲破3万元后,浙江期铜炒家却集体“蒸发”,在沪铜主力合约持仓排行榜上再也看不到浙江公司的身影。此役,“浙江军团”损失惨重,80%以上的投资者出现巨亏,整体亏损额超过6亿元。对此,浙江金迪期货公司的分析师认为,现在回过头再看,应该承认浙江投资者当时对期铜的基本面判断有误,本该做多时却做空,等到调头做多时,期铜市场又下行了。正是反复“踩空”,才使浙江投资者在期铜上频频“失血”。
除了投资方向选择错误外,投资风格过于“剽悍”也是浙江投资者的一大败因。用老刘的话说,那时候大家都是习惯满仓操作,擅长短线“搏杀”,以细腻的技术分析和反复冲刺来博取超高回报。但这样做,风险也是超高。
谨慎操作期豆连战连捷
期铜上“栽跟斗”让“浙江军团”整整“蛰伏”了3年。直到今年8月,成功做多大豆期货给了其重新正名的机会。据天马、永安等期货公司统计,目前“浙江军团”在大豆期货上的账面盈余已近2亿元。
今年以来,中粮期货、上海中期、中谷期货等期货公司,一直采取做空国内农产品期货的策略。4月份后,仅在大豆期货上就压了60多万手空单,总计约18亿元资金,即使以小博大,按30%保证金比率算,实际投入的资金也高达五六亿元。与如此强劲的对手“多空搏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浙江军团”却赢了。天马期货公司的分析师认为,此次“浙江军团”胜在对基本面准确“卡位”上:尽管目前大豆期货价格处在一个历史高位上,从表面看,做空比较合理,但由于2006年玉米行情出奇的好,而大豆则有些发“瘟”,因此今年国内不少地方的农民选择改种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由此同比缩减近10%。其次,大豆主产区东北今年遭遇了严重干旱,至今未能得到缓解,预计大豆产量将会减产10%左右。加上近期肉价上涨,刺激了猪饲料也即大豆下游产品豆粕价格的猛涨,反过来又带动了大豆价格的上涨。这几重因素显然成了支撑“浙江军团”做多期豆的利好面。于是,“浙江军团”选择在3050元/吨价位上方逐步建起了多仓。
操作方面,“浙江军团”此次一改以往满仓操作的“凶悍”做法,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据统计,“浙江军团”此次建立的多单总数为五六万手,只有中粮集团空单的1/10,更多的资金留着“伺机而动”。对此,浙江证券期货协会负责人评价说,经过期铜一役的捶打,“浙江军团”不仅嗅觉更灵敏了,风险意识也大大增强。
(本报杭州8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