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浙江47名码头工人上大学
· 码头就是课堂,整套课程设计“独一无二”
· 曾给100多人上过课的“大班长”
50岁这年圆了大学梦
· 第一个为港口代言的农民工
有着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 让农民工早日成为技工
· 纯粹靠体力挣钱的时代,总有一天要终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码头就是课堂,整套课程设计“独一无二”
  儿子快毕业了,老爸才刚刚上学。农民工潘伯富说起自己来,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的孩子正在浙工大攻读机电专业,这个月,潘伯富也要为他的大学生活做准备了。

  他要上的学校,全称是“甬港联运职工培训学校”,上课的教室是镇海港埠公司腾出来的职工活动中心,上课的学费则全部由新昌甬港联运公司承担。

  为了促成整个项目,新昌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郑卫华一直在两地之间奔波。

  新昌县劳动保障局和“农转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办公室)是最初的推手。“码头工,已经成为新昌的品牌。”劳动保障局副局长丁俊敏说,宁波是新昌的主要劳动力输出地之一。在宁波港,有8家来自新昌的劳务公司。全宁波港5000多名的外包工,3000多人属于这8家公司管理。其中,新昌籍的农民工就有1800余人。

  “把农民工培养成高技能的现代工人”,有人觉得郑卫华太理想化了,但他执意要做一下尝试。本月,镇海港有史以来第一家面向农民工的培训机构正式开班。首期47名学员,经入学考试后将攻读宁波工程学院成人教育的大专班课程。

  他们的专业方向将主要是两大类:港口机械和行政管理,学制三年,主要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上课。郑卫华说,整套课程体系将是“独一无二、度身定制”的,参照国际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设计,最大程度地贴近企业实际。

  宁波工程学院成教学院副院长秦德友的想法是,理论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将至少按1:1搭配,理论课由学校派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则考虑请镇海港埠公司选配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码头工作的实际来教授。

  “很多正规的高职教育,并不具备这个班的优势。”郑卫华说,码头就是课堂,价值上千万的吊机,可以用来当作教学道具。

  秦德友说,迄今为止,在宁波的大专院校里,很少有如此专业的针对港口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很有探索性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码头就是课堂,整套课程设计“独一无二” 2007-8-14 浙江日报000102007-08-140003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