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资源匮乏下的移民综合征
· 深圳千万流动人口试水“居住证”
· 留住“候鸟”
· 城市要反哺哪些人
· 居住证试行欲说还休
· 居住证的福利想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留住“候鸟”
  1987年冬天,高华友骑着自行车从深圳的主干道——深南大道上经过。他看到北风吹起落叶,哗一下从马路的这头吹到另一头,毫无阻隔,街上空无一人。“深圳好冷啊。”高华友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长期从事人口管理工作令其对人气的聚散有着“职业”敏感。

  那一年全国范围内的宏观调控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来遭遇的第一个城市发展的“严冬”。对这个依靠特殊政策起家的城市来说,中央的每次宏观调控,都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巨大震动,人口的增减就是一个明证。

  自1987年后,深圳还经历过几次短时间内从人头攒动到万户萧疏的变化。目前深圳市的人口流动率依然保持在26%,每年交流量上百万。甚至有这样的评论:深圳的人口像股市,换手率太高。

  1000万的流动人口是这个城市的主体。他们和户籍人口的比值是1:6.8。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这座城市的候鸟。没有自己的住房、户口,不能从银行中获得贷款以经营更好的生活,找不到工作时,生活会失去一切保障。一旦山雨欲来,政策有变,这个城市面临困境,这些边缘人的第一选择是离开。

  “城市必须要有人口规模,才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圳必须增加户籍人口。”已在深圳市从事几十年人口管理工作的高华友说。他现在是深圳市人口管理办公室调研员。早在2005年,深圳市政协委员俞喜平就提案,深圳应一次性大批量批准户口迁入,在两三年内将户籍人口数量提高到600万人左右,夯实深圳的“根”。

  从2005年深圳的“1+5”人口管理文件(《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有关户籍、居住、就业、计生、教育管理等5个配套文件)中的“投资纳税入户”和“技术技能入户”,到2007年8月即将在深圳试行的居住证,深圳正在通过渐进的方式,对1000万流动人口进行选择:哪些人适合留在这座城市,哪些人是城市所需要的。

  但目前基础建设依然是这个城市投入最多的款项,在这样的财政分配格局下,政府能有多大财力来分担对个人的公共支出,能接纳多少人进入深圳的福利体系,还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留住“候鸟” 2007-8-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8-10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