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缺少人的维护与保养
终因自然力的破坏而倒塌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 邓长根
从目前各种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来看,桥梁的使用寿命一般是100年至120年,重要的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是100年,而一般建筑物只有50年左右。如果人类消失,建筑缺少维护与保养,不断老化,在短短200年内,大片建筑将成为废墟,随着地壳的运动,虚墟被埋藏在地下,成为土地的一部分。
很早就有人提出,现在的钢筋水泥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例如建筑群会产生阳光蒸发量,就像沙漠里的沙粒,当蒸发量高于降雨量,就形成常年干旱少雨,我们提倡建筑中多点绿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现象出现。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也会形成光污染,而一些建筑材料,更是众所周知的污染源了。人类消失之后,这些人类的“遗产”,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周边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没有人类的活动
土地会变得日益洁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
曹志平
这个假设话题很有趣,从农业方面来看,没有人在农田里耕作,水田会逐渐变成旱地,而旱地又会长满杂草。不过这时的杂草应该是个好东西, 不会有“人”刻意去消灭它。杂草肆意生长,将极大提高地上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也会一年一年增加。多年生的灌木出现了,由于它对光、水和养分的竞争能力比草本强,农田里的杂草会逐渐减少,而灌木会逐渐增多。灌木群落稳定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乔木,新的一轮演替开始,灌木群落最终将演替成森林,到达顶极群落。这是大自然演替的规律。人类逆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将森林砍伐变成草地,又在草地上开垦,将它们变成农田。人类走了以后,大自然一定会沿着原来的路再一步一步变回去。
没有了人类的开发,土地会一天天清洁起来。没有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地膜,也没有从城市运来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土地会变得日益干净。由于不再有人类的收割,所有的光合作用产物将会回到土壤(在有人类的情况下,30%~70%的光合作用产物要被移走,从而造成养分失衡),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这样,土壤的有机质增加,便会一天天变得肥沃,生物多样性也会增加。土壤的缓冲力和稳定性随之加强,提高了土地再生力。没有人类的设施农业与作物连作,也就不会产生土传病害,以及连作障碍了。
人类消失对动物是福是祸
需要辩证看待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志刚
虽然目前来看,人类的许多活动,给动物造成了巨大威胁,甚至致使它们面临灭绝。但是,人类消失对动物来说,就一定是好事情吗?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对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来说,比如家畜,没有了人类,在生理现象上会出现改变。但可惜的是,它们并不会退回到驯化前的状态,自然终究会让它们找寻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方式。不过,像老鼠、蟑螂这样的寄生物,可能就没有多少美味的食物享受了。
其实,人类与动物既然共生于同一个地球,彼此之间就存在某种联系,没有动物的人类,生存会产生大问题,而没有了人类的动物界,也许会少了几分生机吧。
人类的灭绝
来自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石耀霖
人类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排除人类对环境造成全球影响,而使人类物种灭绝的可能性。
虽然人类越来越理解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但这种灭绝的可能性主要还是来自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有长期、滞后的效应,也许人类会理解到某种环境效应的危险性,但那时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就像高速运行的汽车,虽然司机知道面对危险时需要刹车,但能否刹得住车还是一个问题。氟里昂曾经是人们认为十分安全的物质,但人类偶然发现了氟里昂破坏极区臭氧层的效应,虽然迅速限制了全球氟里昂的生产,但南极臭氧洞的存在和扩大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会不会在类似的许多问题上,有一次(而一次也许就足够了)我们不会这样幸运呢?
人类消失是一种“思想实验”
引起我们反思
著名科普作家 方舟子
地球上生存过的物种99.9%以上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物种总有一天也会灭绝,所以如果人类有一天彻底消失,根本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但是,人类也是地球上有最高智能和最强适应能力的物种,足以应付种种全球性的灾难。
在地球现有的情况下,很难设想人类会彻底消失。如果人类彻底消失,必定是因为地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完全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无数的物种也会一起彻底地消失。
威斯曼设想的只有人类消失,而地球没有发生其他变化,所有物种都还保存着继续进化,这种设想,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不可能发生。当然,这种“思想实验”也有其价值,可以让我们反思人类的活动给地球、生物圈、生态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