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来短信,说上海城市雕塑展览馆有一个“身体媒体”的国际互动艺术展,叫我去看看。如果仅仅是看到广告,除非有同道或者是顺路,基本不会特地去看。但因为信得过朋友的眼光,所以顶着烈日去了红坊。
以前偶尔也看过几个现代艺术展,也有炫技,也有互动,也有思考,也有看得懂,也有看不懂,但没有一个感觉是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自己感受的,但这个是了。真是个好东西!
站在《模特5号》前仅仅1分钟,我就被彻底征服了。我还从未在自身的感官之外得到过如此真切的共鸣。午睡后挣扎醒来时头脑中嗡嗡作响的感受居然会在观赏一个艺术品中得到精致的体验!在淮海西路570号的那块黑布围起来的空间里,我感觉有一根针插进了自己的大脑。得意时的窃喜,后悔时的懊丧,手术中仰面无影灯时的迷走,在模特5号面前一一重演。在那几十分钟里,我的感觉犹如电玩里的怪兽,被那个叫弗劳斯的奥地利人恣意操控。我忍受着梦魇般的折磨内心却五体投地。
如果说《模特5号》是技术与心理学的完美结合,那展览中其他一半以上的作品都可以看成是技术与哲学的结合。观看EVE穹顶里那部叫《二叠纪》的影片,你一定是先赞叹作品的技术,接下来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作品引入角色,你会被打动,会疑问,会恐惧。
还有那个《旅途》,开始基本不好玩,可当你手中的地名同样聚焦清晰的时候,当作品在微微晃动,地图越来越明亮的时候,许多许多的感慨会渐渐涌上心头,那种感慨应该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你的生活被时间晒干后留下的盐花。还有那个《卡玛》,那个《清洗》,那个《失重》……作品们可以带给你的思考太多太多了,而且好像也太重了一点。
艺术是需要思想的,但艺术也要好玩啊!有多少人是愿意到艺术展上来思考来受教育呢?不好玩的艺术会让很多喜欢艺术的人跑到好玩但没有艺术的地方去。
艺术家不是哲学家,他们不会去整理思想体系的完整和正确,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思考的重点,特别是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并且把它表现出来。
太多的好东西放在一起还会出来一个问题:时间。看罗浮宫的时间心理准备是至少一天,看“上博”是半天,看一般的展览是2~3个小时。认真看完身体互动媒体应该要5个小时。没有一个作品是我不喜欢的(最多有个把不太喜欢),我需要看完它,但我缺少时间的心理准备。
看艺术展本来是一桩轻松的事情,结果不是很轻松,因为我在那里受了两次教育:艺术一次,思想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