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万个农民”
怎样联合起来
创业的脚步
仍在探索前行
· 亲友互动“农村包围城市”
花坦农民年售200亿元商品
· 紧盯国际零售业大趋势
“农民超市”要书写创富传奇
· 农民“变身”超市业主
“走出去请进来”建设新农村
· 永嘉农民超市创业版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紧盯国际零售业大趋势
“农民超市”要书写创富传奇

  这几天,许瓯正在为8月的出行调研做准备。

  作为永嘉县委统战部的部长,许瓯负责的课题“建立永嘉产业与‘超市’产业互动双赢机制专题调研”,是今年县里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这一课题的启动也意味着,外出开超市,将从农民零星、分散的自主行为,进入政府的视野,逐步走上组织化、规模化的道路。

  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拍头脑”,而是来自民间的需求。

  今年县两会期间,许瓯和胡定有恰好是政协一个组的组员。胡在提案中指出,外出经营超市,从表面上来看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从深层次分析,潜藏着不少“危机”。

  首先,入市门槛并不高的超市业,已经开始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一家年租金原定为10万元的铺面,被几个老乡哄抬到52万元一年,产生“损人不利己”的局面;

  其次,超市的选址,不再像创业初期那么讲究科学和理性。看到某家生意好,在边上再开一家,最终“两败俱伤”;

  其三,盲目跟风、小富即安,发展后劲不足。有些超市业主,满足于“一年挣一辆小车”,看不到国际零售业大举进入中国的大趋势;

  其四,业主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凝聚力,在需要协同作战时仍然自说一套,因此缺乏“集聚的话语权”,经不起市场的大风大浪。

  早在2005年,在杭州郊区开了数家超市的胡定有,就开始与杭州永嘉商会的同事一起,考察超市的经营状况。他发现,零散经营、品牌意识的缺乏,是农民开超市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现在老百姓消费讲究品牌了,”胡定有说,不知名的超市边一旦开设一家品牌店,例如杭州人熟悉的世纪联华、华联等等,消费者就会自然地倒向后者,农民超市的衰落乃至关闭就在所难免,“更不用说国外大卖场逐步进入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冲击”。

  在竞争压力下,不少超市选择了“挂牌经营”的方式。每年除向品牌挂靠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外,还在进货渠道等方面受到后者的限制,利润就难免被摊薄。

  因此,在三五年内对万家永嘉农民超市进行一次“洗牌”,在胡定有等人看来,势在必行。“自己不整合,别人就会来整合。”花坦商人未雨绸缪的意识,得到了县乡政府的响应。

  在完成于今年4月的《如何利用花坦超市拓宽我县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调研报告中,花坦乡党委委员张德周提出,如果能通过建立统一的渠道,在100家1000平方米左右的花坦超市中铺点销售永嘉农副产品,以每家年销售100万元计算,就能完成1亿元的销售额。

  目前,花坦乡朱彪名茶开发场已对其生产的“乌牛早”进行统一包装,并注册“楠溪秀”商标,在江苏、杭州等地超市进行试销,效果明显。但是考虑到成本因素,如果能搭乘一个统一的销售平台,农民的利润将大大增加。

  整合万家超市、统一品牌、建设组织化的铺货渠道,显然工程浩大,但永嘉县长王立彤信心满满,他甚至已为统一后的超市品牌取了个备选的名字——“温州嘉华”。在他的设想中,永嘉超市进行连锁经营后,不仅能带动县域经济,还能带动市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书写更多的农民创富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紧盯国际零售业大趋势
“农民超市”要书写创富传奇
2007-8-1 浙江日报000102007-08-01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