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日刚刚向媒体透露出访消息的法国总统萨科齐25日对利比亚进行了1天的急访。访问期间,双方不仅签定了涵盖卫生、教育、非法移民和反恐等领域的“全面伙伴框架协议”,而且还就军事合作和法国帮助利比亚利用核电淡化海水的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舆论认为,萨科齐的短暂出访成果显著,法利关系将展现新前景。法利关系的升温更多地得益于双方的需要。
伊战引发欧美不和、欧洲分裂,法国“欧宪公投”失败导致欧盟一体化步伐受阻,法国在欧盟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受损。为扭转上述不利局面,萨科齐在竞选时极力推捧的地中海联盟则成为其上台后法国对外政策的新亮点,也必将成为其任内的一个重要外交目标。另外,从其入住爱丽舍宫后的2个月内相继急访德国和布鲁塞尔、对美多番示好、首次出访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以及法国召集黎巴嫩各派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对话会议等一系列外交举措不难看出,除保持与大国良好关系、关注敏感地区、立足欧盟、巩固非洲之外,着重加强地中海联盟,并通过其谋求在中东进一步发挥作用不失为法国对外政策的基调之一。
萨科齐的外交新亮点在此前其对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出访中看似起到良好效果,该战略思维能否得到利比亚的积极回应是建立地中海联盟的关键之一,但其中的障碍则来自此前僵持不解的保加利亚“艾滋护士”事件,该事件一直困扰法国和欧盟决策者。8年前,利比亚426名儿童在输血过程中感染了艾滋病,在该国工作的19名保加利亚医生和护士受到牵连,尽管后来证据表明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差是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但利比亚法院将其中5名护士和1名医生判处死刑。虽然在国际社会压力下,前年该案得以重审,但本月11日利比亚最高法院仍然宣布维持重审后的死刑判决。
为此,法国“第一夫人”两次抵达利比亚,表面上是为“艾滋护士”的命运奔走,而背后政治之旅的意义则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第一夫人”12日紧急赶赴利比亚,且此行避开了一直为该事“忙碌”的欧盟,更令人体味其中的奥妙。萨科齐在访问当晚对媒体也坦率地表示,“如果这些护士不被释放回国,我是不会来此访问的。”重要的是,萨科齐总统希望在明年第一季度召开的地中海国家首脑会议上,法国建立地中海联盟的主张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由此可见,“艾滋护士”事件及其解决的背后折射着法国和欧盟外交政策的考量。
利比亚既是非洲国家又是地中海国家,建立地中海联盟离不开利比亚的支持和参与。另外,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对法国和欧盟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法国公司对之早已跃跃欲试。为此,在访问中双方均表示愿意为双边关系发展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注入新动力;欧盟也表示愿意实现同利比亚关系的全面正常化。
利比亚与西方长期不和,洛克比空难事件后遭到国际社会对其长达十多年的封锁。尽管利比亚2003年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承认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并支付了高昂赔偿,以此换取联合国解禁,但“艾滋护士”事件却一直阻碍着利比亚走向国际社会。从事件解决和访问成果可以看出,摆脱长期制裁之苦后,利比亚也期盼尽快吸纳外国资本,发展滞后的经济。
继希拉克2004年之行后,萨科齐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二位访问利比亚的法国总统。与其说利比亚的让步盘活了其对外关系的未来前景,不如称为建立地中海联盟的法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承诺打动了利比亚。但今后利比亚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社会,尚需关注。宋 斌
(《光明日报》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