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浙江楼市
3  4  
PDF 版
· 一周注意力
· 杭州固定利率房贷悄然走红
· 宁波七部门
联手出击整顿甬城楼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再次加息放大月供隐忧 “供房”一族纷纷改弦更张
杭州固定利率房贷悄然走红
  再次加息放大月供隐忧 “供房”一族纷纷改弦更张

  杭州固定利率房贷悄然走红

  一次又一次的加息,让养在深闺的固定利率房贷成为注目的焦点。7月21日,已经是央行今年的第三次加息,长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84%逐步上调到了如今的7.38%。

  以办理一笔30万元20年期贷款为例,今年三次加息前,月供只需2297.17元; 如今,月供变成了2394.81元,前后相差97.64元。目前大多数银行对个人按揭贷款都实行基准利率8.5折优惠,即使打了8.5折,三次加息后月供也要多出82.99元。

  加息还将继续的隐忧让“供房族”们纷纷改弦更张,而固定利率房贷可以规避利率上升风险的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

  □ 朱莉

  加息让“固贷”从无人问津到走红

  对于固定利率贷款,大部分购房者可能还很陌生。事实上,这个新鲜事物来到浙江市场已经差不多有一年半了。

  所谓固定利率房贷就是在签订房贷合同时,银行和买房人在贷款期限内约定一个固定的贷款利率,在还贷期内无论央行房贷利率和市场利率是否作出调整,这个利率都不会“随行就市”,买房者只需按合同约定的固定贷款利率向银行支付本息就行了。如果未来央行加息幅度较大,固定利率房贷就对客户有利,反之则对银行有利。在市场利率处于加息周期时,银行约定的这个利率会比同期的浮动房贷利率高出一点。

  2006年1月份,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率先推出固定利率房贷后,当时只推出了5年期和10年期两个品种,由于其利率水平比浮动贷款利率高,贷款期限又受到限制,刚推出市场的大半年内,个人住房的固定利率按揭始终无人问津。

  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紧随其后,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但是同样没能迅速打开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2006年初,普通老百姓对加息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根本没有预料到此后加息是如此频繁。而固定利率房贷的定价比浮动利率高,在没有感受到加息带来的影响之前,大家自然都愿意选择便宜的浮动利率房贷。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利率上调的步伐明显加快了。2006年4月28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2006年8月19日起,央行当年内第二次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5.85%分别提高到2.52%、6.12%;2007年3月18日,今年的第一次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

  “进入加息周期后,很多客户后悔没有在去年办理固定利率房贷。”银行人士表示,自央行多次加息后,加上人们担心央行还会进一步加息,首次申请房贷的客户选择固定利率房贷的也更多了。

  据悉,光大银行目前在杭州市场发放金额已达1亿多元,贷款笔数以30%的速度增加。一年不到的时间,招行已贷出20多笔。与此同时,中行、农行、建行固定利率房贷笔数也开始加速递增。

  此外,多家银行推出混合型固贷产品后,也满足了大部分按揭买房者在期限方面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纯粹的固贷产品,期限最长的也就10年,而大部分工薪阶层按揭买房,往往希望有更长期限的产品。为此,上述银行都先后推出了固定+浮动的混合产品,比如客户认为最近5年会是一个加息周期,则选择前5年固定后15年浮动的方式,贷款期限就可以达到20年。

  【     】

  “今年已经加了三次息,我明年开始的月供要多交一百多元钱。”去年刚刚在杭州买了房子的陈先生发现,自从买了房子就已经碰到4次加息,也许以后加息还会继续。这两天,他特地去银行咨询了固定利率房贷,浮动利率转成固定利率,就再也不用为加息增加月供而苦恼了。

  已经推出固定利率房贷的各家银行,最近也接到了很多关于固定利率房贷的咨询电话,其中大多是咨询如何从传统的浮动利率贷款转为固定利率贷款。笔者了解到,目前各家已经推出该业务的银行,都开设了同一家银行内部浮动转固定的方便渠道,也不需要额外的费用。

  “我们银行里的同事想办理转换的也很多。”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从今年第二次加息开始,就有不少同事找他咨询固定利率房贷,最近这次加息后,对固贷动心的人更多了。

  笔者了解到,目前在浙江市场上已经推出固定利率房贷的银行只有5家,如果你办理房贷的银行没有此项业务,那么你只有通过转按揭的方式先把贷款转移到有此项业务的银行,转按揭和办理固贷可以一次完成,但是由于中间涉及担保公司担保的流程,转按揭者将支付一笔几百到几千元的担保手续费。

  【     】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办固贷

  尽管频繁的加息让固定利率贷款优势凸显,在加息预期下,固定利率房贷虽然可以为购房者省钱,规避风险。但银行专家表示,并非所有购房者都适合这一房贷产品,年轻人、投资者和贷款金额较多的客户在选择固定利率房贷时需要谨慎。

  一般来说,固定利率房贷的利率标准都会比现行房贷基准利率要高一些,在还贷初期,其还款金额也会比浮动利率房贷的还款金额高些,因此,对于那些目前经济紧张、而未来预期收益较好的年轻人来说,浮动利率房贷产品可能会更适合。

  房产投资者也不适合该项房贷产品,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几年之后,房子就会转卖出去,而购房初期却要因为选择固定利率而负担更多的房供,显然会增加投资成本。此外,贷款金额较大的客户在选择该项业务时也需要谨慎。

  此外,短期内有提前换贷计划的购房者也不适合此类产品,因为目前各家银行对于浮动利率贷款的提前还款并没有收取实际的违约金,但是在固定利率贷款方面,贷款者在一定年限内提前还贷将被收取违约金。

  如光大银行在2006年推出固贷时就定下了违约金的制度,如果贷款存续期一年以内提前还款,贷款人需要按提前还款金额的3%收取违约金,贷款存续期一年以上的提前还款不收取违约金。而建设银行则规定,在利率固定期内,客户如有提前还款的需求,需交纳一定的违约金。

  下转2版  再次加息放大月供隐忧 “供房”一族纷纷改弦更张

  杭州固定利率房贷悄然走红

  各家银行固定利率贷款一览表

  上接1版

  光大银行

  分行地址:庆春路200号

  服务热线:95595

  产品介绍:分为个人住房和商用住房两种固定贷款模式。其中,个人住房固定利率贷款最长期限为10年,其中1-3年期已经由5.76%上调为6.54%;3-5年期由5.94%上调为6.63%;5-10年期由6.18%上调为6.87%。其优质客户可以享受优惠利率。该行固定利率房贷可以和浮动利率房贷进行组合贷款。

  商用房贷款固定利率方面,有5年期和10年期两种。  

  招商银行

  分行地址 杭大路23号

  服务热线:95555

  产品介绍: 对于贷款年限超过5年的,客户可申请3年、5年和10年三种固定利率期限;而对于总期限在5年以内的贷款,招商银行也推出了相应的固定利率产品,包括1、2、3、4、5年等多个固定期限。该行目前对固贷利率实行逐笔询价制度,即针对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如信用状况、贷款金额、贷款年限等综合情况予以定价,但利率水平不会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该行的产品固定利率可以和浮动利率结合起来,同时在利率固定期间,又可以分段执行不同的利率标准。如固定10年的贷款,可以在前5年执行一个利率,后5年执行另外一个利率。其目的是考虑到有的客户在贷款初期由于支付了首期款,压力较大,可选择较低的利率减少月供,而后期由于没有首付压力,可以稍稍将月供提高。

  建设银行

  省分行营业部地址 延安路526号

  服务热线 95533

  产品介绍

  分为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其最新的固贷利率已经公布,3年期固贷利率由5.84%上调至6.12%,5年期固贷利率由6.06%上调至6.39%,10年期固贷利率由6.6%调高至6.85%。上述利率是建行提供给优质客户的最优惠利率,基准利率则要在此基础上上浮10%左右。

  农业银行

  省分行营业部地址 庆春路30号

  服务热线95599

  产品介绍

  农行的固定利率房贷业务有两种产品:一是个人住房固定利率贷款,在整个贷款期限内利率保持固定不变;二是个人住房混合利率贷款,在贷款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利率固定期)利率保持不变,利率固定期结束后转换为浮动利率。其固定利率贷款品种也分为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种,贷款利率尚未上调,目前沿用的是今年5月19日加息后的利率水平。(具体利率水平可以拨打95599转人工服务咨询)

  中信银行

  分行地址延安路88号

  服务热线95558

  产品介绍

  产品分为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固定利率分别为央行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10%左右。同样中信实行阶段性的固定利率,购房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贷款方案。(朱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楼市 00018 杭州固定利率房贷悄然走红 2007-7-26 浙江日报000182007-07-2600021;浙江日报000182007-07-2600023;浙江日报000182007-07-2600010;浙江日报000182007-07-26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