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空调器“调高一度”的意义
· 空调“限温”为什么是26℃
· 立法之意不仅在26℃
· 关于空调26℃
的网友留言
· 26℃,舒适和节能的“黄金分割点”
· “举手之劳”的难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举手之劳”的难度
  在给班组长上节能课时,杭州百货大楼物业部经理吴永华似乎扯得有点远。

  他从京都协定说起,一直谈到“夏季变长,跟每个人有关”;还从淮河治污和太湖蓝藻危机,归纳出“环境恶化,比战争更可怕”的结论。

  事实表明,他的“旁征博引”法,的确触动了很多人的“环保神经”。有关部门发布的一组组枯燥数据,映射到我们的现实中,可能就是一个个悲剧故事的由头:酸雨日渐增多,孩子们没有了天然游泳池,出门就呼吸汽车尾气。

  这样看来,夏季坚持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实在是一件“应该而又必须做的小事”。这个夏天,杭州百货大楼办公区内100多台空调,都贴上了标签:“降耗减排,节约用电。空调温度请保持在26℃。”吴永华的心愿是,明年夏天,他们将不再需要这样的“友情提醒”。

  每一件看似容易的小事背后,可能都暗藏着一些“难度”。吴永华和同事们如今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夏天提早,今年5月份大楼的空调开机时间几乎比去年增加一倍,“26℃的调温,能比去年的25℃节电多少”,在计算上就出现了不可比性。

  排除这样的因素,吴永华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空调禁低26℃”的成本优势,很快会在设备的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来,就像他们曾在“做保温墙、贴保温材料”等建筑节能中所体会到的那样。

  让他担心的问题还在于,“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享乐至上的氛围”,就会让节能产生“动力危机”。尽管“社会责任感”如今成了时髦语,但真正从意识落实到行动的比例,又有多少?

  “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空调禁低26℃”的支持者,多少都会怀着与吴永华相近的心愿:即使经济条件再好,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在“将对环境损害降至最低”的心灵感召下,人们愿意尽可能骑车出行,在高温天气里“穿着短袖”,“挥汗如雨却没有怨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举手之劳”的难度 2007-7-13 浙江日报000102007-07-13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