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未刊稿精心保存半世纪
· 贺子珍17处伤为谁负?
· “支部建在连上”与“三湾改编” 
· 四大原因造成稿件遗留
· 《星火燎原未刊稿》本月出版
· 再现彭大将军横刀立马
· 出现董存瑞黄继光并非偶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大原因造成稿件遗留
  1956年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纪念我军建军30周年筹备工作的计划,向全国发起以“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为题的征文。据统计,先后有9位元帅、431位将军撰稿,全军全社会应征稿件达3万多份,选送编辑部的有11610篇。

  本月即将出版的未刊稿近700篇,绝大部分是当年编辑《星火燎原》丛书时未选用的书稿,属于当年编辑部反复选稿到最后一轮被编余的稿件,“绝大部分稿件被保存得很好,每一份稿件都附有当时审稿人或编辑的稿签,解释未刊用的原因,甚至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人精心改稿的手迹。”解放军出版社总编辑施雷告诉记者。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批已经走到最后流程的稿件与丛书失之交臂,成为半个世纪的遗憾?

  据当年《星火燎原》丛书编辑部主任、87岁高龄的黄涛老先生回忆,大批稿件未刊用主要有四个原因。

  稿件题材分布不均

  在征文活动中,一般都是作者自选题目,根据自己实践活动为主线进行叙述,这就往往带来征文稿件题材和作者单位分布的不平衡。

  在11610篇初稿中,反映红军时期重大事件的稿件分布也不均匀。有的重大事件有大量的稿子让编辑部精挑细选,可有些事件如遵义会议却没有稿件。同时,反映各个部队的情况也不均衡,如反映长征时期的红一、二、四方面军的稿件,反映第一、二、三、四野战军的稿件都有多有少。按照总体规划,篇幅十分有限,有的部队篇数过多,即使文章很好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连粟裕、王树声、张云逸、刘亚楼、李天佑等名将的稿件也不得不删去了。

  政治因素影响稿件甄选

  从1957年开始,至“文革”结束,《星火燎原》编辑部编稿出版时间长达二十多年。这个时期特别是“文革”阶段,中国的政治生活不正常,经历了几次重大波动。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由于一批老同志如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等被错误批判,涉及他们的稿件一律不能刊用,之后涉及“文革”中被批评和打倒的老同志的文章也照例被列入“不刊用”名单。

  此外,对于东北抗日联军当时编辑部选用文章较少。“此次我们将30多篇反映东北抗联的稿件收入了抗战部分,向那些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施雷说。

  “史实不清”一律搁置

  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22载风雨飘摇。战争年代部队流动性大,番号、人员变更频繁。而由于战争时期的动荡造成了史料记录的贫乏,绝大部分作者在战斗中没有保存史料的意识。几十年后,当他们提起笔撰写战斗回忆时,大量人名、地名都是靠记忆,造成许多误差,因为当年战斗单位更换频繁,作者对上下级名字也经常张冠李戴。

  “当时《星火燎原》编辑部只有十来个人,手头的资料文献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只有靠字典、地图以及作战记录等来核对,无法对来稿中几万个人名、地名和战役、战斗过程进行准确修正。所以在最初的筛选中,凡是史实稍有疑问的一般都搁置不用。”施雷解释。

  全国纸张短缺

  除了这些主观上的原因,还有一个客观原因不得不限制了《星火燎原》丛书的篇幅,就是当年全国用纸紧张。

  据介绍,1959年至1963年国家正是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各方面物资匮乏,经济建设捉襟见肘,重要建设及消耗都必须列入国家计划,全国一盘棋。其中,出版物的用纸要列入国家计委计划,国家必须首先保证学生课本用纸。《星火燎原》丛书的出版发行并没有列入国家计委用纸计划,中央书记处和军委审核书稿后,决定压缩出书规模,提出“少而精”的编辑原则,最先计划将反映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书稿各出1集,1958年9月出版了第1集上下册,编辑部将纸型发给各个省市自行印制发行。

  由于全国反响强烈,编辑部根据上级指示又调整方案,自1958年至1963年陆续编辑10集、发行8集(缺第5、8集),计337篇,共360万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一大批未刊稿件,这其中有一部分拿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红旗飘飘》,还有一部分则由编辑部推荐给军报和各大省报发表,最后留下了1000多篇价比“黄金”的存稿,静静地躺在解放军出版社的资料室中,直到今天。

  (综合《北京日报》《解放军报》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12 四大原因造成稿件遗留 2007-7-12 浙江日报000122007-07-12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