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房屋坍塌,母亲舍命扛梁救子
· 一念之间,“老实人”变成死刑犯
· 横行不法,老母毒死亲儿子
· 义务修路,八旬翁20年风雨无阻
· 生育还是工作
· 修鞋女的“同声传译梦”
· 小村,一盏“天灯”亮了四百年
· 毕业在即,校方却说同名录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育还是工作
——德国妇女的两难选择
  五六月间,母亲节、父亲节接踵而来,有关为人父母的话题再度成为德国媒体的一个热点。

  在家养孩子比上班合算

  德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的社会分工至今仍被大多数德国人认同。德国人称,妇女的主要工作是“管孩子、上教堂、下厨房”。虽然近年来妇女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和男子同等的权利,但家庭和事业还是很难两全。

  从政策角度来看,德国妇女享有非常好的福利待遇。德国法律规定,产妇享受14周产假,休假期间领取全额工资,而且在3年内可停薪留职,专门抚养教育孩子,虽然没有工资,但绝对保证不会被解雇,3年后可重返原工作岗位。

  但任何政策都有其两面性。虽然这在法律上充分保障了妇女生育的权利,但也造成了德国社会性别角色划分的保守模式。德国妇女不仅生育率低,就业率也低。有意思的是,这在部分程度上是政府的慷慨造成的。目前,在家照料孩子的家庭主妇每月可领取300欧元的津贴,丈夫则因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而享受税收优惠。这两笔钱加在一起,相当于一位家庭主妇每月最多可享受1000欧元的国家补助。但是,如果妻子有工作,就要缴纳高额税款。因此,有高达63%的德国年轻母亲选择生育后至少8年不工作。

  每年德国大学毕业生中有10万女性,其中许多人还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有的花不少钱去外国留学。但是,这些接受过各种专业教育的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大多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有学者指出,这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的经济和税收。

  重赏之下没有勇妇

  对德国妇女来说,家庭和事业往往是一对矛盾。许多现代女性选择了不生孩子、全身心投身事业。来自德国家庭事务部的数据显示,德国现在的婴儿出生率是全球最低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1.34个。

  为鼓励生育,政府想尽办法,如提供养育费、为有子女的家庭减税等。从今年起,德国开始实行“父母金”政策,政府拨出约40亿欧元(约合400亿元人民币),给新生儿父母中的一人12个月的有薪假期;在此期间,他们能够支取约67%的薪金。这意味着,从2007年起,德国人每生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可以在一年中获得政府2.52万欧元的生育奖金。

  尽管政府重金鼓励,还是有很多妇女不愿生育。贝特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刚生完孩子两个月,尽管她可以享受“父母金”的优厚待遇,但她仍打算尽快返回工作岗位。“我不想像其他母亲一样在家待3年来照顾孩子,那样对我的事业会有很大影响。”在德国,很少有祖父母愿意而且能够像全职保姆那样来照顾第三代。

  蓓塔是一名34岁的白领,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她和男朋友都很喜欢孩子,但他们至今没有结婚生子。蓓塔说:“有时候,我有点儿害怕——有了孩子可能就意味着告别职业生涯,甚至远离原来的社交圈。这是我不愿看到的。”蓓塔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职业女性的心声。

  有学者指出,尽管德国法律保障妇女在3年产假后回原单位工作,但这并不利于妇女的职业发展。可想而知,一个正值事业高峰期的职业妇女,3年产假后会与社会有一定脱节,产假之后她们难免要从零做起,这必然会影响她们的升迁。因此,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愿意生孩子的越来越少,她们不愿意为孩子而舍弃职业前程。

  政府鼓励丈夫为妻子分忧

  在传统观念里,照顾孩子是母亲的事,父亲的主要任务是挣钱养家。女人天生就是带孩子的专家吗?众多研究者认为并非如此。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兰姆的结论是:“并非生理特征使然,只是社会传统形成了夫妻责任的分工。”

  为了鼓励父亲履行照顾孩子的责任,德国新政策规定,除了母亲有停薪留职的育婴假,还要求公司给新父亲们两个月的“陪产假”,并提高那些在家照料孩子的年轻父亲的补贴。德国家庭事务部正在全力鼓励和推动父亲们申请育儿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愿意暂时放下工作在家带孩子的男性,将由目前的5%增至25%。

  德国的新政策能否催生更多的全职爸爸,还需拭目以待。但提倡父母分担育儿职责,却是一个世界共识。

  (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生育还是工作 2007-7-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130022C5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