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房屋坍塌,母亲舍命扛梁救子
· 一念之间,“老实人”变成死刑犯
· 横行不法,老母毒死亲儿子
· 义务修路,八旬翁20年风雨无阻
· 生育还是工作
· 修鞋女的“同声传译梦”
· 小村,一盏“天灯”亮了四百年
· 毕业在即,校方却说同名录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村,一盏“天灯”亮了四百年
■本报记者 季叶海 报道组 廖小兵 摄影报道
  每当夜幕降临,静谧的小山村隐入沉沉暮色,溪边高高的木杆上那盏“天灯”总会如期亮起。那一豆灯火,已经亮了400多年。

  在山高路远的常山县新昌乡对坞村,我们见到了这盏“天灯”。对坞是个只有500多人口的小村,一条溪涧穿村而过,许多古朴的旧民居分列溪边,66座古老的石拱桥静卧溪上。“天灯”立于一座廊桥边,灯杆高约7米,木色黝黑,灯盏可用活动绳索升降。正在点亮“天灯”的村民程金莲(左)告诉我们,“天灯”又称“清洁灯”,以前点桐油,后来点煤油,现在点的是茶油,每晚天黑前给天灯加上油,点着后,高高地升起,一直点到夜里十点钟。

  在对坞村,流传着“天灯”的传说。村里年龄最大的94岁的王维古说,以前深山里野兽较多,点一盏“天灯”,可驱野兽、保平安;另一说是可供照明,便于村民夜间走路。据查,“天灯”始建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成为山民们祈福、求平安的载体。村委会主任王土龙告诉我们,现在有17位村民自发地形成了一个护灯小组,他们轮流每人负责一周的任务,谁值周谁提供油料并负责点亮。

  这虽然是民间的一个习俗,却把村民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了,朴素厚道的民风得到了传扬。晚上把东西放在外面从来没有人担心被偷;将露天厕所拆除,建造生态公厕,大家举双手赞成,现在每天都有人义务冲洗;每年兴修水渠,户户主动出钱出力……

  一盏“天灯”,点亮了偏僻山村村民淳朴的心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小村,一盏“天灯”亮了四百年 ■本报记者 季叶海 报道组 廖小兵 摄影报道 2007-7-12 浙江日报000152007-07-12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