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这个被称为“巨蛋”的大型建筑,半个月前刚刚亮出外部轮廓。
南入口处的围挡还没有拆除,但据工作人员介绍,那里室外绿色植物的栽植和小路铺设已全部完成。
国家大剧院似乎是在为迎宾做最后的准备。
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证实,整个工程将在9月份完工。“大剧院的首演很可能在今年国庆期间”,大剧院品牌中心的工作人员徐颖茜说,在这之前,9月份会有安排试演。
除了关心国家大剧院的亮相时刻之外,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大剧院将为他们奉献什么样的演出。
这个问题,可以从大剧院聘任的艺术总监的人选中寻找到答案。6月15日,戏剧总监徐晓钟、舞蹈总监赵汝蘅、音乐总监陈佐湟与大剧院正式签约,成为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第一代艺术“掌门人”。
对于大剧院的艺术方向,三人虽然分别负责不同的方面,但是却有着相同的定位。
徐晓钟,这位当年留苏的戏剧艺术家如是说:“大剧院要代表国家艺术形象,引导主流文化艺术的走向,致力于展示多民族艺术传统和新成就,向一切优秀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敞开大门。”他说,大剧院要经常演出经典剧目,重视对传统剧目的继承和加工,同时,还要鼓励创新,扶持青年艺术家的探索精神,鼓励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的发展。“健康的思想内容,良好的审美格调,坚实的艺术基本功”,这就是他的标准。
芭蕾舞蹈艺术家赵汝蘅说,大剧院的艺术定位在建立时就已经确定,那就是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选择节目就应该围绕着这三个方面:人民大众喜欢的,艺术价值高的,国际交流需要的。
她说:“舞蹈的发展很快,大剧院不仅要演出观众熟悉的剧目,还要介绍新的,介绍多种形式的作品和优秀人才,还存在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歌剧院这个剧场不仅要演出歌剧和古典芭蕾,还要上演优秀的民族舞蹈和舞剧、现代作品,要给各个门类的优秀人才一个表演的空间。但多样化又不能超越大剧院的艺术定位和与之相称的艺术水准,这个度是由我们和大剧院还有观众一起来把握的。”
陈佐湟,这位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美国并有着多年国际乐坛演出生涯的指挥家,也将大剧院定位于艺术的、人民的剧院。他说:“国家大剧院是国家投资的最高艺术殿堂,又是世界性的艺术舞台,应该为中国文艺的发展引领方向,也应该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